別人也就知道了,這是沒有被選進學宮了。
後來成為上清學宮的法家高徒之孫山,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名落孫山”這個詞機緣巧合之下,居然變成了次次春闈、秋闈之後落第學子們的遮羞布,一直沿用下來了。
如果“名落孫山”不過是落第學子和新學子們關心的事情,同樣是最後一發生的另外一件在考場上的事情,可就真的是達到了讓上清學宮上下都震動的地步了。
這一屆秋闈的學子當中,有人做出了文光青轉藍的“大成之作”!
如果是學宮夫子做出了大成之作,並不算什麼稀罕事。
祭酒能做出大成之作,也是水磨工夫,水到渠成的事情。
學究若能做出大成詩作,代表他擁有了可做學宮祭酒的資格。
教習能做出大成詩作,就已經叫人感覺驚異了。
關鍵的關鍵就在於,這次做出大成詩作的可能是這一屆秋闈入學宮的一名新學子!
這等叫人驚愕的程度,恐怕已經要追得上千年,萬年一遇的地異象了。
所以很多人都持的是將信將疑的態度。
隻是各路道消息瘋傳,各家茶館,酒樓裏更是討論瘋了。
稍有一些常識的學子都知道,選拔入學宮的考試是不考詩文。
出現要寫詩文的情況,就隻可能會是兩人都很優秀,故而選擇了加試一門作詩。
一時間,洋洋灑灑達到十五饒名單就被從百餘饒大名單裏篩了出來。
專門有好事者從裏麵篩查誰最有可能是寫出“大成詩文”的年輕翹楚。
甚至有茶樓還模仿賭坊開了盤口下注。
但終究聞道星是讀書人紮堆的地方,這不叫賭錢,這叫做“雅投”。
就是你覺得誰會是那名寫出大成詩文的人,你出錢投給他的潤筆錢。
其實到底不過是貪心不足的遮羞布罷了。
隻是很有意思的是,那個百餘個名字當中既沒有些勢力,也沒有寫出生星辰,甚至連郡縣都沒有寫的最短名字“秦楓”,都沒有出現在十五饒名單裏。
入夜,上清學宮最中央的雙塔之上,照夜如晝。
兩座高塔不是九層塔,足足有百層,高接宇,一塔通體如白玉,一塔通體如烏墨。
但凡來過上清學宮的人,都知道,這兩座高塔就是上清學宮的標誌象征,也是最神秘的所在。
純白琉璃塔代表“王道”,漆黑如墨塔代表“霸道”。
代表著上清學宮自建立以來一直存在的“王道”與“霸道”之爭,彼此對立,相互消長。
少有一些資曆的學宮中人,知道王道塔是五位夫子起居、議事的地方。
但霸道塔內究竟有什麼,卻是根本無人知曉了。
今時今日,王道塔頂鍍火通明,照夜如晝,顯然是一個開會的日子。
但今日既非滿月之夜,也非例行議事的日子,也就是,今日是臨時召開的集會。
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起來。
難道,真的是為了那一篇攪動學宮風雨的大成詩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