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言墨派出來的使者準備跟工墨進行接觸的時候,他們敏銳地發現工墨正在跟另一個名叫匿名者的組織爆發激烈的衝突,使者團隊的人立即藏匿起來,在暗中進行觀察。”
“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分析,言墨派出的使者團的成員們一致認定匿名者組織極有可能就是當年被蒙古西征大軍摧毀的俠墨的後裔,從本質上來講,匿名者組織其實就是俠墨。”
“這個發現讓言墨的人大感欣喜,他們覺得自己這一次總算是可以徹底的兼並工墨和俠墨,為曆代言墨的首領傳承下來的執念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可惜的是他們太低估工墨的實力了,跟國內向來輕視科學技術不同的是,西方世界對於科學技術可謂是極度推崇,正因為如此,工墨在歐羅巴的實力要遠遠強過他們當年在國內的實力。”
“當言墨後續派來的增援部隊抵達歐羅巴,並且完成集結後,他們立馬就遭受到了工墨下屬的武裝衛隊的猛烈攻擊,麵對著工墨研發出的新式遂火槍的集體射擊,言墨派遣的武裝力量可謂是死傷慘重,最後隻有不到二十分之一的人僥幸逃脫。”
“工墨在歐羅巴經營了上千年之久,他們的耳目自然是非常眾多的,因此他們早就察覺到了言墨在歐羅巴的活動跡象,並且事先進行了十分周密的準備,所以他們才能打贏這場突襲戰。”
“言墨雖然好對付,但俠墨就非常的難纏了。”
“俠墨本就是以刺殺見長的組織,內部成員早就把藏匿自己的行蹤埋藏進了自己的基因深處,因此,工墨雖然很輕易的就重創了言墨的人,但對於俠墨卻顯得有些束手無策,這不是實力上的差距,而是兩個組織各自的特點造成的結果。”
“俠墨的人也早就察覺到了言墨的到來,與此同時他們也察覺到了工墨的異動,經過一番商議,俠墨的首領們最終製定了‘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計劃,他們趁著工墨調集精銳武裝衛隊去對付言墨的時機,集合自己的精銳力量偷襲了工墨的大本營。”
“那根本就是一場大屠殺,即便工墨研發出了當時性能最優越的遂火槍,但他們畢竟不是戰士,而是鑽研科學技術的研究人員,麵對著俠墨組織的精銳力量的偷襲,這些技術人員根本就沒有做出有效的反擊,就被俠墨給屠戮一空。”
“俠墨這樣做並不是因為他們喪心病狂,而是他們十分渴望工墨手裏擁有的兩樣東西,第一是工墨利這千年以來掙到並且積累下來的大量金錢,第二個就是工墨的匠人們研發出來的先進技術。”
“自打被蒙古西征大軍絞殺之後,俠墨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恢複元氣,他們除了殺人幹別的都不怎麼在行,因此生活過得很艱難,隻能在社會底層幹一些賣力氣的苦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