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強本來就已經積累了許多相關的經驗和技術,再者他又是個才。因此隻花了短短十時間,牛強就完成了第一款戰鬥機器人的研發工作。
牛強給這款機器人取了一個統一的代號,叫做“震懾者機器人”,顧名思義,他這是想利用震懾者機器人震懾住那些可能會跟他叫板的家夥。
研發成功後,牛強花了兩時間把機器人的全身零部件化整為零,分別交給帕卡德汽車公司旗下的發動機製造工廠、變速箱製造工廠、車身結構製造工廠去鑄模加工,又把機器人所需的電子設備交給凱琳娜分批次進行采購。
零配件在製造和采購的過程中,牛強吩咐芭芭拉,讓她以個人名義購買了一艘型遊輪。
這艘遊輪長約一百二十米,排水量為八千噸。遊輪到手後,牛強立刻帶領著保鏢團隊,把遊輪最上麵的兩層空間進行改裝。
是改裝,其實就是拆除這兩層的設備,以便騰出地方用來組裝和存放震懾者戰鬥機器人。
由於時間倉促,牛強沒有辦法設計自動化的機器人組裝線,他準備通過手工的方式來組裝第一批的震懾者戰鬥機器人。
至於以後,牛強準備先把辯論者組織的局勢穩定住之後,再購買兩艘萬噸巨輪,在輪船上設立機器人組裝線。組裝好的機器人就地存放在貨輪上,然後停放在他的私人遊艇旁邊,一旦有需要,牛強就可以隨時動用這些機器人來應付各種局麵了。
震懾者機器人的科技含量其實並不是太高,這並不是牛強的水平不行,真正不行的是如今全人類的製造技術還沒有達到那個地步。
機器人的機械部件還好,有超級碳素鋼作為鑄造原料,機械部件的各項指標都能達到牛強的設計要求。
電子部件就不行了。主要是遙感技術和傳感技術都達不到牛強的設計要求,並且差距還很大,這使得牛強隻能將就一下,先把眼前的局麵應付過去,然後他才能有機會在今後的去提升電子部件的技術水平。
機器人的零部件在鑄造和采購的時候,牛強也沒有閑著,他把自己的心腹保鏢全都聚在一起,通過圖紙去講解機器人的構造。
牛強之所以這樣,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想讓這些保鏢幫他組裝機器人。
第一批的震懾者戰鬥機器人的產量確定為兩百個,如果全都靠牛強一個人組裝,即便他不眠不休的幹活,也不可能搶在全體成員大會召開之前完成組裝工作。
有了這些心腹保鏢給他幫忙,他就能極大的提升組裝速度,從而趕上這次的重要人生節點了。
第二個原因是牛強準備按照每人兩台的數額,把這些震懾者機器人分配給這些保鏢去指揮。
牛強自己完全可以通過無線遙控裝置去控製這些機器人,但這樣做卻存在著一個弊端,那就是不夠精準,可能無法兼顧到某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