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財團從規模來看,完全可以被稱之為超級財團。
這個超級財團主要經營銀行業、保險業和風險投資行業。比如說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就是波士頓財團的產業。
此外波士頓財團利用麻省理工和哈佛等頂尖大學的科研優勢,逐漸向電子產業、光學產業和軍事技術等高精尖領域發展,著名的雷神公司就是波士頓財團的下屬企業。
波士頓財團的底蘊非常雄厚,在組成整個財團的幾大家族之中,包含了亞當斯家族和尼迪肯家族。
前者是創建美國的主要參與者,後者是在近代美國曆史上擁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存在。
原本波士頓財團一直都很低調,從來都不會主動去侵占其他財團的利益。後來也不知道他們是自認為實力足夠強大,還是想借助尼迪肯家族的權力展開擴張,他們腦袋一熱對摩根和洛克菲勒這兩大家族下手。
最終的結果大家全都知道,在頂級圈子裏不是什麼秘密。麵對著摩根和洛克菲勒家族強勢的反擊,波士頓財團經受不住,損失了不少的東西。
現在距離發生激烈衝突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二十年的時間,在這二十年之內,波士頓財團徹底蟄伏下來,他們把伸出去的觸手全都縮回到了老巢,看起來好像徹底偃旗息鼓的樣子。
由於他們本身就有銀行業,因此跟花旗銀行算是競爭關係,從來都沒有派遣任何人出席花旗銀行舉辦的黑卡年會。否則的話牛小強很有可能在此次黑卡年會上認識跟他同屬於波士頓的這個大財團的成員。
赫曼忍不住歎了口氣:“難道平靜了二十年之後,各大家族之間又要進行新一輪的利益分配了嗎?如果真是這樣,也不知道會引發多少腥風血雨。”
利益的重新分配在美國頂級圈子裏麵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這是因為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冒出許多新興產業,這些新興產業蘊含的利益太過巨大,由不得大家不眼紅。
比如說如今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產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按照現在的趨勢發展下去,極有可能在將來成長為一個估值達到萬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麵對著這麼巨大的利益,誰能沉得住氣?在這個方麵,摩根財團已經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麵。
他們通過收購的方式掌控了IBM等計算機公司,據說每年掙到的錢超過了五十億美元,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
估計用不了兩年時間,摩根家族光是依靠著計算機產業,每年就能掙到超過一百億美元的純利潤。
對於任何一家大財團來說,一百億美元也不是個小數目。波士頓財團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依靠著馬塞諸塞州的強大教育資源,加強了對高科技領域的投資。
跟馬塞諸塞州不同,德州在教育方麵乏善可陳,為了更好地投資新興產業,布家族才會派人去波士頓展開投資。
這是赫曼的猜測,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