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扶持幾家親信企業(1 / 2)

進入辦公室後,吳萍從桌子上的文件夾中找出兩份名單,分別遞給了兩人:“這上麵就是此次前來參加招商大會的配件廠的名單,凡是上麵記錄的名字,他們派來的人員都已經登記過了,你們先看看,如果有什麼需要谘詢的地方,隨時可以詢問我。”

牛小強和方東平全都點頭,然後把名單瀏覽了一番。

牛小強暗自統計了一下,此次前來參加招商大會的配件廠一共有一百三十六家,其中國內的企業為一百零九家,國外的企業為二十七家。

牛小強統計完數量後開始認真的分析那些配件廠有合作的可能,他直接把博世等世界知名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給剔除掉,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二十多家外資配件企業。

牛小強早就了解過世界汽車行業的具體情況,並且還查詢過哪家配件廠屬於那個汽車企業的供應商。為了在這些外資配件廠中尋找到可能的合作夥伴,牛小強看的非常認真。

相比較國內的配件廠,牛小強自然更加看重這些國外的配件廠。牛小強並不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他之所以如此重視國外的配件廠,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國外的汽車配件廠在製造工藝和產品質量上明顯更加具有優勢,雖然人家的價格會更高一些,但牛小強覺得人家貴的有道理。

自打亞洲機械廠成立的那天起,牛小強就對質量問題極其重視,給下屬們灌輸了質量就是生命這個理念。現在他終於準備在汽車行業大展拳腳了,在產品質量上當然不可能降低要求。

此外,一旦這些外資配件廠願意在凹山設立工廠,他們生產的零配件的價格肯定會大幅度降低,牛小強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承受的。

看了沒多久,牛小強就拿起筆在十三家外資配件企業的名字後麵做了標記。

這十三家外資配件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規模很小。其中最小的一家年營業額隻有兩百多萬美元,這在汽車行業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

牛小強之所以把這些規模較小的外資配件企業當成潛在的合作夥伴看待,主要是因為人家明顯具有跟方氏汽車合作的願望。

毫不誇張的說,這些企業在汽車行業完全沒有話語權,根本不受重視,隻要方氏汽車能夠給與他們一個可以預見的美好未來,他們必將會真心實意的跟方氏汽車展開合作。

牛小強是這麼規劃的:先從外資配件廠當中培養幾家屬於自己的親信企業,把他們塑造成成功的榜樣,到時候其他的外資配件企業看到他們收獲了成功後,肯定會怦然心動,主動來找自己尋求合作的。

就算其他的外資配件廠仍然無動於衷,牛小強也可以扶持這幾家配件企業繼續發展壯大,讓他們增加零配件的生產種類,以他們為框架逐漸構建起一條高質量的汽車零配件供應鏈。

牛小強把做了標記的名單遞給吳萍:“吳書記,麻煩你派人把這幾家企業的代表請過來,我跟我師父想當麵跟他們洽談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