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國外的配件廠看得起咱們嗎?(2 / 2)

這麼一去一來,相當於國人低了人家兩等。在這種情況下跟外國人談生意,往往國人總會吃虧。

究其原因,主要是雙方的經濟差距造成的。在經濟上落後人家很多的情況下,國人的腰杆都挺不直,說話都沒啥底氣,如此一來自然會在談生意的時候落於下風了。

牛小強不同,他見過許多大世麵,同時也知道該如何跟外國人打交道,因此讓他充當談判代表算是最恰當的選擇。

牛小強本來是想等到徹底完成了自動化汽車生產線的研發工作之後,再開始籌建方氏汽車的供應商體係的。不過考慮到這件事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他最終改變了主意,想要提前開始展開相關計劃,免得到時候耽誤了投產的時間。

無論是多麼強大的汽車企業,都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的零配件生產工作。原因在於一輛小汽車的零配件細分下來有兩萬多個,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製造出一輛小汽車,就必須具備生產兩萬多個零件的強大工業製造能力。

如此恐怖的工業製造能力,一家汽車企業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因此所有的汽車企業采取的都是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工藝,把不太核心的零部件交給下遊的零件供應商去生產。

汽車的核心零部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懸掛)。

這三個零部件其實是三個比較龐大的係統,比如說發動機,發動機是由許多個不同的小零件組裝而成的,從最開始的研發一直到最後完成組裝,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且還要具備很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才行。

從工業製造領域的角度來看,發動機就是一個龐大的機械係統,想要製造一台發動機,你需要具備相應的工業製造和研發體係,否則一切免談。

目前方氏汽車廠已經具備了製造發動機的能力,為此牛小強提前布局了兩年時間,這才培養出了一大批熟練的技工。

如果他沒有提前布局的話,如今的方氏汽車廠就連汽車發動機都需要從外麵采購。

私營企業的靈活性在這裏顯現了出來,他們如果下定決心要做某件事,不需要想國有企業那樣經過文山會海,隻要老板拍板,就能超一個方向努力奮鬥,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如果是國有企業,比如說南風汽車廠或者躍進汽車廠,他們做出任何一項重大決定都需要經過反複的開會探討,本來一個禮拜就能搞清楚的事情,有的時候拖了一年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沒有國家的大力扶持,這些企業早就死翹翹了,根本不可能競爭得過私營企業。

(感謝書友“暮光死神”的打賞支持!鞠躬!)

43227/50846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