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班的第一輪考試分為兩種,第一個是筆試,第二個是手工考試,隻要你通過了其中任何一個考試項目,你就有機會進入精英班。
這是牛小強製定的方案,為的就是不埋沒那些沒有什麼學曆,但卻有真材實料的考生。
他此刻靜靜地坐著聽,並未插手薑鴻昌提問。
薑鴻昌提的問題相對來說不是那麼深奧,但都跟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狀況緊密相連。
他前後一共提出了三個問題,結果陳家棟表現良好,把每個問題都分析得很透徹,一聽就知道陳家棟是個既有文化水平,並且還擁有實際動手能力的好苗子。
薑鴻昌對陳家棟的表現十分滿意,但這還沒完。薑鴻昌接下來把提問權交給了王濤。
王濤是紅旗研究所的一把手,他平時除了需要參與研發,還要負責監督和管理。身為紅旗研究所的所長,同時又是個老技術員,王濤對這一行十分了解。他看人的眼光還是很獨到的,主要負責評估考生未來的潛力。
考生的潛力該如何評估呢?主要分為兩個方麵。首先是知識(專業技能)的厚度,然後是思維模式。
知識的厚度是搞研發的基礎,沒有知識(專業技能),你有再多的想法也無法實現。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創造性,對於你能否抓住研究重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知識的厚度方麵,陳家棟已經不需要考核了。人家的學曆擺在那裏,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幾乎沒有廢物,念書都很厲害,知識的積累都很深厚。
因此王濤把考核的重點放在了思維模式(創造性)方麵,他一共提出了三個問題,這些問題聽起來都很古怪,雖然有點類似於腦筋急轉彎,但卻比腦筋急轉彎更加有深度。
陳家棟來參加考試之前就聽說過第二輪考試的情況,此刻一聽對麵那位考官提出的問題如此古怪,他不由暗想:傳言果然是真的,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了,我一定要認真思考,好好回答,一定不能在這個時候功虧一簣啊。
陳家棟並未急於回答王濤提出的問題,而是對問題進行反複思考,確認沒有遺漏的地方,這才給予了回答。
他沉穩的態度獲得了不少的印象分,幾乎所有的考官都對他的表現感到滿意。
當然了,精英班招收的是技術研發人員,沉穩的表現並非決定性因素,真正要看的還是你回答出來的內容是否達到了要求。
等到陳家棟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王濤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笑盈盈的對其他考官說道:“各位,陳家棟是個好苗子,我覺得像他這樣的人才不需要經過精英班的培養就可以直接上崗,在此我提請大家進行投票表決,同意直接錄用陳家棟的請舉手。”
王濤說完話立馬舉手,紅旗小隊的三個人也都舉起了右手。緊跟著韓樹人、李克旺、肖定邦也都舉起了右手。
如此一來就剩下三個人了,分別是牛小強、牛秋香和李露。
李露隻是來了解情況的,她考官的身份隻是掛名,並不想參與到這種決策中來。話雖如此,當看到絕大多數考官都舉了手之後,李露也不好幹坐著。免得讓其他人覺得自己特立獨行。出於這種考慮,李露也跟著舉起了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