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強微微一笑:“技校每年的招生數量不是一層不變的,我會根據估算出來的用工需求來確定招生數量,否則一旦超出了承受能力,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如果靈活製定招生數量,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隱患,你覺得如何?”
吳萍皺起了眉頭:“現在區裏每年都會產生上千的初中畢業生,技校要是不全部吃下,這些初中畢業生怎麼辦?一旦初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不夠明朗,那些家長們肯定不會支持自家小孩去學校念書,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咱們區的教育事業,小強,你能不能想出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啊?”
兩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才會發生意見上的分歧。牛小強知道吳萍很重視區裏的教育事業,為了幫吳萍解決這個問題,他沉思片刻後開口:“要不這樣吧,隻要出現用工缺口,凡是拿到初中文憑的人,就可以比那些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優先安排工作,並且安排的是相對更好的崗位,如此一來家長們應該就不會讓自家小孩輟學了吧?”
吳萍對此仍然不太滿意:“用工缺口要是一直不出現那該咋辦?”
牛小強笑著搖頭:“不會的,根據我的估計,最遲五年時間,亞洲機械廠跟帕卡德汽車公司的合資項目就會至少產生數千乃至上萬個就業崗位,興許到時候咱們仍然要因為工人短缺的問題而頭疼呢,不太可能存在安置不了的問題。”
吳萍驚疑不定道:“你為啥這麼肯定?”
牛小強伸出手指頭戳了戳吳萍的腦門:“難道你忘了我剛回國的時候跟你說過的那些話嗎?當時我說帕卡德汽車公司的投資是分為幾個階段的,現階段是技術合作,進行有限的資金投入,後續會隨著市場規模的增加而擴大生產規模,汽車製造業本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到時候想要提供幾千個崗位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吳萍總算是想了起來,她不好意思道:“我最近需要處理的事情有點多,把這個給忘了,記得你當時還跟我說過一個啥……啥集群效應對吧?”
牛小強點點頭:“不錯,我當時確實跟你說過集群效應,隻要合資工廠能夠穩步發展,那些零配件供應廠商就會主動在合資工廠的周圍開設工廠,這會大大節約運輸成本,更好的、更快的為上遊的龍頭企業提供產品,如此一來他們就能掙到更多的錢,一輛汽車的零配件細分下來超過了一萬個,合資工廠隻會生產諸如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等最核心的零部件,那些不太核心的零部件全都會從外麵采購,即便如此,也能養活至少數十家零配件供應廠商,你自己想想看,幾十家工廠的用工缺口將會有多大?”
吳萍嬌笑道:“按照一家工廠一百人的用工人數計算,幾十家工廠至少可以提供數千個就業崗位,就這還是往少了算,往多了算的話,提供一兩萬個崗位都不成問題!”
43227/470357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