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戲雖然原原本本按照老爺子原著來,但詳略得當,當快則快,當滿則慢,爆點跌出,從任何一個時間點進去,就被緊緊抓住目光,再也挪不開來。這不得不讓人驚歎於編劇的才能,導演的掌控,以及剪輯的功力。
這部戲沒有奇特的造型,隻有最符合人物形象的服道化。
這部戲裏,沒有奇怪的飾物,沒有明明很幹淨但穿起來怎麼看怎麼邋遢的衣服,也沒有樣子莫名其妙的胡須,更沒有打了半還一絲不亂跟抹了發膠一樣的頭發。甚至,就連局中人的臉,都沒有做白到媽媽都認不出來的磨皮。
所有人物的服裝都紮紮實實按照宋代的服裝、發型形製,隻在細微處,根據人物性格行為,加以極少的點綴和改善,而行動作戰或者交手之後,衣服妝容一定會有所變化,看上去那麼真實可信。
單憑這一點,就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
這部戲沒有故弄玄虛的酷炫特技,隻有風格淩厲的動作設計。
在打鬥中人不會無緣無故向後飛起來,停在半空倆胳膊亂掄輸出龜啵氣功,在走路話的時候,也不會有鼓風機吹得長發飄飄,更不會人要落地了,先得飛起來在半空中轉啊轉地轉幾十個圈……甚至,人們驚訝地發現,整部戲連個慢鏡頭都沒有用!
所有人的一招一式,全部是按照個人性格設計,所有的打鬥,都如同真正交手,或拳拳到肉,或硬橋硬馬,或輕靈飄逸,或一飛衝……就在這風格淩厲的動作設計中,楊過前期的飛揚跳脫、後期的沉穩紮實,龍女的飄逸絕塵,郭靖的剛猛無儔,黃蓉的飛揚靈動,金輪的力大招沉,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各具特色。
這特麼才叫武打!無數人驚呼,就算是袁八爺來了,也不過如此吧?
這部戲沒有流量的炒作,隻有紮紮實實的演技。
楊過和龍女不用了,這一對,簡直就是直接從神雕書裏走出來的楊過本過和姑姑本姑。一眾老戲骨也不用了,無論是郭靖黃蓉還是金輪霍都,甚至是裘千尺魯有腳這樣的配角,都演出了各自的風格,讓人一看就覺得,這就是他們本人。
單劇中唯一的流量李雪彤。在正經電視劇觀眾眼裏,對李雪彤出演郭襄,不是沒有懷疑沒有顧慮的。這麼向來態度雖然還好,但演技笨拙木訥的流量,能演出襄兒可愛的萬一來麼?
但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從來不已演技見長的花,從一出場的風陵夜話,到隨後的黑沼靈狐,再到後來的三枚金針,李雪彤竟然將郭襄的聰明善良、古靈精怪、深情內蘊全都演繹的絲絲入扣!
當那個最讓人動容的名場麵,當楊過揭開麵具時,郭襄的驚訝、歡喜、羞澀種種情緒雜糅的表情,李雪彤竟然沒用任何動作,隻用刹那間眼神的變化和麵部微的表情,就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那一刻,不知道多少人為之驚豔,為之感歎!
很快,網上就出現了諸多版本的對比。李雪彤以這次表演,力壓姑姑版裏的郭襄,眾望所歸地名列第一!
李雪彤由此聲譽鵲起。以至於在全劇結束,郭襄看著楊過龍女遠去的背影,泫然欲滴時,無數人都為之心碎……
這部戲沒有刻意展示壯美河山,隻有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實際的風景。
終南山古墓長閉,百花拗花落無聲,絕情穀空山寂寂,風陵渡凝月冥冥,重陽宮重樓疊院,大勝關雄關巍峨……景色固然美妙,更難得的,卻是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實際,讓人不由自主融入其中。
原來,電視劇並不是風光片,沒有人物和故事的風光,隻能圖距形色,卻沒有靈魂!之前無數導演編劇宣揚的大好河山,隻不過是因為,他們的劇情實在沒什麼好,也隻剩下風光可以掛在嘴邊上了。
就連音樂,這部戲也做得別具一格。整部戲,隻有箏、蕭兩種樂器,和一個雄渾的人聲吟嘯。但就是這三種聲音,竟然能千變萬化,或宛轉悠揚,或金戈鐵馬,或平靜緩和,與劇情任務配合得相得益彰。
已經有樂評人在評論中,在彈幕裏,對這三位頂禮膜拜。
最後,而整部電視劇的基本色調,也沒有像風光片、偶像劇一樣調得那麼亮瞎人雙眼,而是自然偏黃一點,同時對人物的打光和很淡。僅這一個調光,一股懷舊的,真實的,肅殺的氣氛,就躍然而出。
一個六邊形電視劇!人們猛然發現,這部戲竟然沒有任何缺陷,在武俠劇這個領域,這種劇作,從來沒有出現過!包括早已被奉為經典的阿翁版射雕、蕭哥版龍,以及姑姑版神雕。
故事、環境、人物、動作,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了背後,有劇評人表示,這完全是在用拍攝電影的力量,去拍攝一部長達40集的電視劇!
而所有這一切集中在一起,卻潛滋暗長,讓觀眾於無聲處聽驚雷,不由自主地沉浸於那個精彩紛呈的江湖世界。
為什麼這部劇,推出即火?
其實很簡單:不賣弄,不刻意,不造作,緊緊抓住觀眾心理,兢兢業業把片子的每一個細節做好——一字記之曰,“心”!
PS:多謝蛋疼兄的月票!
本書已經走向最後的階段,五一期間,休息幾。同時好好規劃一下最後幾個情節,希望有一個得過去結局。
大家五一快樂!節後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