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式紡織機若是在加上這個蒸汽動力,周家的布匹產量會有一個突破,等到了成都購置一批棉花後周記可以對棉布進行紡織了,南方的棉布供應可是一很大的市場。”周青很激動,他已經決定要購置蒸汽設備了,這樣才能夠拉短與棉花商會的差距。
其實蘇振南何嚐不想投資蒸汽設備上,當初在渭水河畔他可是減震一艘蒸汽船在五帆的情況下自行航行的,若是投資這個前景一定不錯,不過他還是冷靜了下來,因為今要進行的主要內容還是籌建蘇州商會的事情。
元善的想發和你簡單,就是要為大唐的經濟發展提提速,而沿海城市有著海上交通便利的條件沒有理由不支持一下,但是要讓經發部出錢,經發部是絕對出不起的,隻能促進經濟發展然後肥了國庫收入。
隻要稅收增加就明經發部的重要性,在機構上就沒有人會動找他們麻煩,因為誰找麻煩就要有能力承擔國庫損失銀子的處境,應該不會有人這麼傻。
再談到修路的事情上就必須指望蘇州刺史張安之了,具體他要怎麼跟朝廷要銀子那就不管元善的事情,但是推動這個事情的人可以是蘇州商會,便民活動加上商人的慷慨解囊,而真正的目的卻是培養一支工程隊。
他們發展的模式也是跟洛陽有些像的,但是前車之鑒他們認為工程隊的籌建是將眾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的一個契機,長遠考慮是未來若是蘇州刺史真的能夠要來銀兩進行修路,那他們的工程隊就能夠賺錢了,在那之間讓工程隊連連手也是不錯的,眾多商人一人那點不差錢。
除了他們這二十個主要股東之外,福滿樓的一二層的商人們同樣都有些實力,從商會的實力上講,蘇州商會的財力就算長安與洛陽的商人加在一起也不一定能夠比得過。
在元善介紹完蒸汽動力之後,蘇州商會再次將話題牽扯到建立蘇州商會的事情上,於是在元善的見證下蘇州商會正式成立,蘇振南暫時擔任會長,目前明一下已經有啦一個蘇州工程隊的建設項目。
在飯局上,商人們吃吃喝喝就不提了,讓元善驚喜的是,好幾個商人對寶船都非常感興趣,紛紛突出他們想要購置寶船,隻是在生產時間上元善不好立即答應下來。
就此百萬貫的生意就暫時擱置,讓元善欣慰的是蘇振南提出要建造一蒸汽設備工坊,元善自然不會反對並且承諾可以將蒸汽設備的設計圖出售給他們,由此幾萬貫就順利到手。
第二蘇州商會的人又進行了一次碰頭會議,然後蘇州城內的工匠,木匠等手藝人就開始被蘇州商會的人全都集體雇傭,蘇州商會的大型鐵匠工坊就此成立。
據投資的人有上百名商人,加在一起的資金非常龐大,以至於就在蘇州鐵匠工坊成立後不久很長一段時間整個蘇州城內所需要的鐵器等物件都出自蘇州鐵匠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