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船塢內的工匠們看到這些全都歡呼起來,木船結構並不複雜,有了這樣的設備他們的工程量至少能夠提高三分之二。
因為蒸汽台鋸不僅僅是一台設備,因為需要刨木板所以在整機動力的基礎上之際研製了自動刨木機,將木板放在上麵反複的推兩遍就能夠完成木條的打磨。
別以為這些蒸汽設備很容易製作,要是沒有滄州船上上千名鐵匠們的付出,想要完成這些是不可能的。
“元仆射,有了這樣的設備,寶船的製造速度會加快很多。”蘇州船艙的負責人沈萬鈞道。
“希望如此吧,船塢的人手還是太少了,盡量再多招一些人。”元善道。
“下官會繼續為船艙搜尋船匠的。”這次話的蘇州刺史,張安之。
現在的船廠人很少嗎,不是那樣的,真正的船匠隻有三百人,而船廠現在進行工作的至少有八百人,其他的人都是蘇州此時通過匠籍調派過來的木匠和鐵匠,工錢自然是經發部來出。
可是八百人在元善看來也不夠,若是嶺南這種地方他是不抱有太多希望的,能找來的造船工匠不多,即便水路發達也是一樣。
元善知道這蘇州算是沿海幾個船塢中進度最快的了,大量的工人正在招聘當中,寶船的龍骨基本完成在加上現在有蒸汽帶鋸的使用,他們的速度能快一些。
加上四方鐵釘的使用建造速度又能夠提升一些,蘇州沒有多少蒸汽動力所以大號的鐵釘都需要從滄州進貨,現在桐油的供貨都是比較緊俏的,但也讓采集桐油的人變得多起來。
“那就有勞張刺史了。”元善話很客氣,但是也僅僅了幾句,畢竟他怎麼也是在想級別,別管真假品階在那裏放著呢太過謙虛就不好了。
從布滿木頭架子的船廠出來,元善心情大好,照這樣的速度下去明年上半年蘇州船廠就能夠完成一艘寶船的建造,再加上另外幾個船塢雖然慢一點但是三年內十寶船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再看看滄州船廠的一開始籌集的一千多萬貫,現在也就剩下兩百多萬貫錢,剩下的錢還要開工資,繼續建造設備,目前連自用都滿足不了更別貼內銷了。
兩百萬貫看似挺多錢,可是鐵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現在鐵的供應數量加大資金消耗會比以前要快很多。
元善一行人從船廠走出來,這是元善到蘇州後第三次視察船廠,目前來非常滿意,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讓經發部的人在蘇州好好的調查一番,爭取多了解當地的經濟情況,看看有沒有值得開發的項目。
蘇振南在船廠外麵等著,因為視察船廠結束後兩人都約好了要去參加蘇州商會的活動。
作為主管商業的主官,蘇州刺史得到元善同意之後就第一時間將將消息告訴了蘇州最有錢的富商,蘇振南聽到元善來了十分高興,正好蘇州的商人正在準備建立蘇州商會,於是元善就成了座上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