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閻立德直接就抓瞎了,鐵路的工程進度跟材料的投入是直接掛鉤的,沒有錢購置鐵軌這鐵路根本沒有辦法修。
戶部呢不是不想給錢,可是每次之處申請金額都在十萬貫以上,這叫戶部怎麼好一次拿出這麼多錢,隻能寫奏折讓皇帝來批準了。
可是鐵路項目沒有錢就沒有材料供應,壓貨款在冶鐵廠是不可能的,都是現結出貨,沒有積壓貨款的法,閻立德雖然跟元善關係不錯可是規矩就是規矩,就連找到元善也不好使。
臣子們著急,李世民更是頭大如鬥,接替鐵路項目後第一筆資金投入竟然需要十五萬貫,錢雖然不多可是每個工期都都需要這麼多錢,建設時間越久錢花的就越多,在看了後麵兩個月的工期預付款後,李世民覺得現在將鐵路接手過來就是個錯誤。
但是再推給經發部顯然已是不可能了。
李世民咬著牙批準了下個月的工程款,錢的支出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是勞動力的問題,因為經發部雇傭的人開的工錢都很高,這部分花費朝廷可是不會買賬的,於是工部找就開始征調徭役了來免費幹活了,但是憑借工部發布的征調令可無法滿足勞動人數的需求,隻能求助戶部征調更多徭役來做工。
可是五六萬人的數量,戶部也做不了主,隻能將問題再次拿給李世民來處理。
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鐵路建設的工期很長,若是征調徭役是有時間限製的,就算連續頂三年的徭役這活也幹不完。
閻立本倒是個實誠的人,立刻想到了征調突厥俘虜的注意,建議是很好可他卻是忘了李世民不可能將那麼多突厥人放在明顯有機會讓他們逃跑的地方,鐵路太長了也不可能讓大唐將士們沿途看守,那樣的消耗是李世民無法承受的。
錢,糧,物資隻要是需要的便全都批準了。
馬和回來後立刻稟報道:“陛下,少府監何踱前不久在幫忙在元家工坊製作了一批近視鏡,元善為了感謝他便答應可以出售一批先進的工具,數套出售一共需要三千貫,據何正監有了這批工具少府監的製作工藝與製作速度將會大大的提升。”
“是這樣,能夠提升少府監工藝水平,這是好事。”
李世民又在這子上批準了,比起動用國庫的錢,還是花內庫的錢不用有太多顧慮,少府監可是為皇室服務的,提升了工藝就代表能夠提升物件的價值。
少府監作為專供應皇室各種物件的部門可不是清水衙門,很多事情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部分銀錢都最終都是流向皇帝的內庫的。
?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