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為稅法可全部使用貨幣進行繳納,這樣有沒有徭役就並不重要了,到時候可雇工來做事,況且百姓有了錢生活能夠得以改善,這不是很好的事情麼。”閻立德道。
“朕覺得這種理論更像是元善那子提出來的,想的都是怎麼賺錢,賺更多的錢。”李世民道。
閻立德有些無語,這還真是這樣,無論誰想到元善第一時間想著的就是一個“錢”字,他也沒有做聲,這時候他能夠些什麼,本來就是跟元善聊的時候將聽道的覺得非常有道理的東西提出來罷了。
朝會上元善沒有去,原因很簡單他的經發部並不需要每次都參加朝議,這是李世民批準的也是跟六部協調之後大家都默認的,否則以經發部的發展速度這都完全可以成為第七部了。
“元仆射,其它州府的礦商人因為運力的問題,還要持一些才能夠將其運送過來,時間上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虞景明道。
“這樣吧,讓經發部的馬車直接過去各州府,然後直接讓他們送至滄州,涉及的運費又滄州船廠負責。”元善道。
虞景明沒有什麼,他是負責經發部工作的,所以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還是會以經發部為的利益為主。
涉及到運費,滄州船廠可能要為此多花上不少錢,而且除了現有的車隊,還需要從長安雇傭車隊完成礦石運輸,於是長安車隊又開始拚車了。
礦石運過去後回來的時候會要捎帶海帶產品,這樣就得到了雙贏,對於馬車也是極大的運用。
正因為運力的事情,來自洛陽的商人在張行知的撮合下在洛陽也組建了木匠工坊,分別由洛陽的富商牽頭開始打造馬車,洛陽的商人比長安城商人還要瘋狂,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開始進行生產了,各種零部件供應商分工明確,速度和生產力比木匠聯盟還要更快。
不過製約他們的是元吉的軸承廠,他們所需要的軸承需要又長安這邊供應,運費算下來增加了有些成本,但是經發部收購價確實沒有改變,這就讓商人們損失了一點利益,但是比起大頭來這都不算什麼。
洛陽商人的加入讓元善都沒有想到,想著這也算是產業帶動麼,長安的木匠算上工部都已經飽和,此時洛陽商人加入進來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對此經發部的官員還特派到洛陽去進行了視察,為了運輸方便馬匹都是從洛陽購置的,參與這次馬車項目的商人每家至少能夠分到千八百貫錢,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經發部訂購馬車數量龐大,這就是為什麼洛陽商人肯加入進來的原因。
張行知一開始是為了擴大規模,增加產量才與洛陽商人接觸的,可是沒有想到這些商人遠比他想想中來的瘋狂,接著張行知在木匠圈子裏的名聲就變得大了起來,但是實際利益卻是被分出了一些。
? ?希望讀者們能夠多多支持,求打賞,求收藏,推薦票,給幾張月票吧!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