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的時間,整整發出去兩千張錢票,一上午可就換了二十萬貫的錢,到了下午來還錢票的人不多但還是兌換出去近百張。
和平坊的自行車銷售火爆,用錢票支付可以便宜三十貫,這樣的好事怎麼能錯過。
和平坊的收銀員今很輕鬆,一百貫的錢票不用進行清點了,也不用派人去收錢,馬車的成本費都省了。
這是她作收銀員以來比較輕鬆的一,對於這種事情她很有必要寫在工作日誌當中。
和平坊今的生意收入很客觀,不僅如此平康坊歌舞廳的會員續費以及辦理的數量都增加不少。
這一錢票的消息直接上了大唐報石家的書局幫著進行了宣傳。
很多商人都是圖新鮮,有好事者還特意將錢票拿到洛陽錢行去進行兌換,果然好使。
不過可惜的是目前隻有長安的錢行才有發行錢票的業務,用錢票兌換成錢之後他就隻能用馬車運輸回來,這個事情被傳出去後一時間成了一段笑話。
不過這個笑話的作用是起了一個好頭,百貫的錢票可以任意使用,隻要當地有千行的地方便可以直接兌換成縣城的錢幣,對於海運的人來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為此一些商會的人則開始組團的進行多張錢票的兌換,一周之後,兌換出去的一百貫的錢票就超過了一萬張,同時這也是目前元善所要發行的一個數量的底線。
此事朝廷一直在進行關注,因為錢票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無疑這就能變相的拿紙當成了錢來用,若是元善大肆的印刷這種錢幣怎麼辦,這不單單是富可敵國的事情,甚至很可能顛覆整個大唐江山。
文臣們都是虎視眈眈,他們在找一個契機,不過元善做事向來都是考慮周全若沒有當今陛下的允許他也不敢這樣直接這樣做,不過錢幣的發行是可以節省很多銅的消耗的,從利益上來講,省去了成本又提供了便利。
不過目前還沒有發型百貫一下錢幣的打算,因為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滿足所有人應用需求,再這個事情也不能做到太急功近利,總要給人一些緩衝的時間。
對於一些偏遠地區想要應用起來還是比較苦難的,而且百貫的麵額還是一筆不的財富,銅錢肯定比錢票更能夠給人安全感。
不過商人們才不管那些呢,尤其是去蘭州的商人,用錢票的交易短時間內就變得普遍起來,因為他們的進貨出貨都是比較大宗的生意,所以百貫的錢票隻能滿足他們一部分的需求,更多的還是利用金銀進行交易。
主要是吐蕃人比較認同這種硬通貨,吐穀渾的吐蕃人對於錢票這種東西還是相當認可的,因為上麵雖然沒寫但卻打著元善的標簽。
於是蘭州附近的幾個區域倒是成了錢幣的聚集地,大部分銅幣都流入吐蕃人的手中了,這其實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