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間,朝軍三千人馬先從白台山西側發起佯攻。樸泰信和閔承孝躲了一整,卻未能躲過去,不過好歹分了個危險較低的差事。
朝軍的“演技”一如既往地逼真,剛衝了不到二百步,便哭爹喊娘地抱頭逃下山去,不過他們鬧出的動靜卻吸引了建虜大部分的注意力。
棱堡上建虜軍官借夕陽餘暉,望見山坡上四處滾落的“明軍”屍體,不禁撫掌大笑,“監國大人所建這碉樓果然了得,銃炮傾瀉如雨,任蠻子有千軍萬馬也休想衝得上來。”
忽然間,棱堡東側傳出示警哨聲。
那虜將慌忙奔過去查看,卻見不知何時,千餘明軍已爬到了半山腰。這些人身著黑衣,皆是寂靜無聲,身形如猿一般移動極快,正是鄧山所率的破虜營突襲隊。
沒等棱堡上的大炮轉過炮口,鄧山所部卻先行發出數輪齊射。縱是線膛銃射程再遠,此時也難以傷及棱堡上的敵兵,不過建虜布置在棱堡外圍的暗哨、工事卻傷亡慘重,這才是鄧山真正的目標。
待清掃了山坡上的虜兵,鄧山也不戀戰,立刻率部退下山去。
隨後,東鄉利重帶著手下一千倭兵,分為十隊,分從不同方向狂奔上來。
這十隊倭兵當中,僅有兩隊真的帶了硝化棉,分成數份,用包鐵的筐子背在身後。之所以如此,皆是因為硝化棉威力實在太大,若十個隊都帶著衝鋒,炸藥間距太,很可能引起連鎖爆炸從而全軍報銷。
在他們身後百步外,黃奇壽率一千龍衛軍步兵,配合五百獵兵向棱堡方向發銃壓製。雖銃彈不大可能射上棱堡,但火光和聲勢對震懾虜兵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棱堡上麵,建虜好半才將人馬調至東側,東鄉利重的人已經跑到了半山腰。
建虜軍官拚命高喊,指揮手下射擊“明軍”,刹那間,十多門大炮和七八百支火銃不斷朝倭兵開火,另有不少滾木礌石沿山坡轟然砸下。
東鄉利重手持武士刀衝在最前麵,不斷激勵身旁的旗本兵,後者則帶動更多的普通士卒,頂著銃炮帶來的慘重傷亡,仍是不斷向棱堡接近。
山下,樺山久守看著不斷噴吐烈焰的棱堡,以及被上杉軍的鮮血染紅的山坡,不禁眼皮猛跳,這個看似不大的“守閣”火力竟如此驚人。此刻,他寧願去攻打江戶城,也不想衝向白台山上那個死亡之地。
眼看衝在最前麵的一隊上杉軍距離棱堡僅剩下四五十步,山下觀戰的眾軍官已經準備揮臂歡呼之際,卻驟見白台山上閃出一個三丈多高的火球,如同一輪紅日,將昏暗夜色下的棱堡以及山石樹木映得分毫畢現。
緊接著,從那火球處傳來炸雷般的巨響,令山下所有人不由自主地抬手掩耳。
片刻,一切歸於寂靜,白台山上的倭兵當中兀然出現一個漆黑的巨大圓圈,原本站在那個圈裏的倭兵如同蒸發了一般,全都沒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