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塔山(1 / 2)

漢興元年正月初一。

錦州以南五十多裏的筆架山山腳下。

此地已經出了木軌道輻射範圍,不過在大明工匠加班加點地修建之下,估計再有半個月木軌道就能接到這裏。

色將暗,明軍大營中已升起炊煙來。

剛開完參謀司會議的眾將三三兩兩從中軍大帳中走出,忽聞雜亂的腳步聲漸近,似有大隊人馬趕至。

李定國舉目望去,最先看到的隊伍前麵的旌旗上寫著“倭一”,正是樺山久守的倭軍一營。

他想起前幾日有人提起過有倭兵來參戰之事,不由笑道:“這些倭兵怎的又矮又瘦?”

旁側鄧山也看了一眼,接道:“我在萊州港時見過他們,比這還瘦。近些來卻還吃胖了些。”

李定國搖頭道:“如此孱弱,上了戰場怕也無用。”

“李將軍有所不知,倭人雖瘦弱,不過卻有股狠勁,擅搏命,聊勝於無吧。”

“有我數萬大明野戰軍在,虜賊不過土雞瓦狗一般,卻不知聖上為何要調倭人來遼東,憑得浪費糧草。”

鄧山也搖了搖頭。

二人是無法理解朱琳渼的想法——調日本兵參戰,壓根就沒多指望他們的戰鬥力,主要卻是為了形成大明調動、指揮日本軍力的先例,並逐漸形成慣例,為日後在日本設立殖民地打好基礎。

當然,這些倭兵多少也是能打些仗的,總比朝鮮兵好得多。此外,倭兵不是自己人,死了也不心疼,哪怕因他們參戰能減少一個明軍士兵的傷亡,那也是值得的。

隨後又有打著“朝閔”旗號的隊伍走過。

“二哥,這是朝鮮兵吧?”劉文秀湊上來道,“哎呦,人還不少,怕有兩三千人。”

鄧山接道:“看旗號,應該是李倧的人,閔承孝為將,好像來了兩千五百兵。”

李定國在朝中沒有根基,消息也不甚靈通,當下疑道:“我聽朝鮮李倧和李瑛正各自擁兵爭奪王位,為何能抽調這麼多人前來遼東?”

鄧山笑道:“李將軍有所不知,那李倧近來病重,眼見就要不敵李瑛了。”

劉文秀更是奇怪,“既式微,豈不更應固守不出,怎還分兵?”

鄧山道:“李倧這是在孤注一擲。劉將軍想啊,若是他援兵遼東之際,李瑛卻發兵攻他,豈非是在拆大明的台?

“李倧就是要依仗駐朝的忠貞營三千人馬護身。他在遼東越是盡力,李瑛越是不敢擅動。”

他得絲毫不差,李倧得金尚賢獻計,將最為精銳的禁軍都派來了遼東,正是為了討好大明。他原本是打算派四千人馬的,後來因糧餉緊張,這才減至兩千五百人。

而另一邊的李瑛見狀,心知不能在此時動手,又不願李倧一方示好大明,隻得也派了千餘人來遼東參戰。

正著,他們身後有人笑道:“聊什麼呢?飯都顧不上吃了。”

幾人聽到那熟悉的聲音,忙一齊轉身,立正敬禮,“拜見陛下。”

而後鄧山又道:“啟稟陛下,末將等人正在看各路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