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等了半晌,卻不見攝政王示下,隻得又問道:“殿下,您看這……”
多爾袞抬頭望向房梁,長歎一聲,“哎——傳令,何洛會為平叛大將軍,率本部及瓦克達部共一萬五千人馬即刻北上,剿平亂軍。”
“嗻。”
這一晚,多爾袞是徹夜難眠。本以為得了豪格所部四萬大軍,固守淮河防線必然萬無一失,但眼下還沒見到明軍主力,自己便先散出去三萬五千多人。
然而各地烽煙四起,他也隻能緊著燃眉之急調兵。
此時他手中僅剩了兩萬五千兵馬,而對岸明軍卻有三萬不止。雖有淮河險,但以之前明軍展現出來的戰力來看,他還真沒有什麼把握能距敵於南岸。
他凝望著窗外,隻覺大清國運也如這漆黑夜色一般,令人無法窺透。
直到色將明,他終是閉上了疲憊的雙眼,暗歎一聲,“看來,也隻得如此了……隻求這大清的江山社稷,不會斷送在我的手上……”
待他召集滿漢軍官你詳細做了一番布置之後,又提筆給漠北喀爾喀三部的大汗,以及羅刹國皇帝各寫了一封信。
幾封信的內容卻是甚為相似,皆是要與他們結盟,請他們兵援大清。至於條件,幾乎是將這些勢力之前所提到過的全都答應了下來。
山陽城北。
朱琳渼望著南岸渡口附近正在搭建的炮台,不禁暗自頷首。
有大量民夫出力,加上山陽等地救下的百姓幫忙,這些炮台的建造進度極快,每都能增高七八尺以上,再有兩三日便能投入使用了。
他轉頭問張家玉道:“元子,重炮現在到何處了?”
“回陛下,昨日已過白涇河,距此還有三十餘裏。”
“強渡的舟船準備得如何了?”
“沙船九十條,其他各種舟七百餘,一次可載六千人橫渡。”
“橡膠圈呢?”
“昨日運來兩千條,另有一千餘條兩日內即到。”
這種空心橡膠圈便是一種非常粗糙的遊泳圈,不過在眼下這個時代,可算得是高精尖科技了。
“好。”朱琳渼點頭道,“那便定在三後總攻。”
張家玉立刻敬禮道:“是!”
不遠處正在用望遠鏡觀察敵陣的鄧山忽然自語道:“這似乎不對啊……”
朱琳渼笑問道:“鄧將軍發現什麼異樣了?”
鄧山忙收起望遠鏡走了過來,“回陛下,末將發現對麵土牆上的虜兵著甲的越來越少。數日前還有四成以上手持火銃,此時卻大多拿著刀矛,數十人也難見一支銃。”
朱琳渼聞言也用望遠鏡看去,果見清軍士卒身上都換了普通衣衫,僅有幾個軍官模樣的穿著棉甲,手中拿的也多是長矛。
他猛地想到了什麼,快步登上還未建成的炮台,仔細觀察距離較近的幾門建虜的大炮,不由皺起眉來,將望遠鏡遞給張家玉道:“元子,你仔細看那些大炮可有什麼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