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張獻忠沉銀(2 / 2)

待朱琳渼看完了奏章才知,原來張獻忠一直窮兵黷武,對控製區域征收極重的稅賦,百姓大多無隔夜糧。至大西政權崩潰,原本大西官府撥發的些微賑濟粥米也沒了,數十萬饑民無奈湧向成都。但四川因闖寇、獻寇連番肆虐,又爆發過瘟疫,故而田地多有荒蕪,根本沒什麼存糧。

成都更是因近來朝廷用兵導致糧倉見底,於是隻能將災民暫時擋在城外,略施米湯,再這麼下去,必會有大量饑民餓死……

朱琳渼用力揉了揉額頭,他知道,時下不光是川北,其實整個四川的情況都不太好。

曆史上發生過“兩廣填四川”之事,就是因清康熙年間四川僅剩了九萬戶,幾成不毛之地,清廷不得已遷湖廣、廣西等地數百萬百姓至四川定居,才解決了四川人口問題。

當然,那時四川人口銳減主要是因豪格入蜀之後大肆屠殺所致,眼下四川在大明控製之下,倒不至於全境九萬戶這種慘狀。不過即使沒有建虜的因素,四川之前屢受兵災,又數度爆發瘟疫,百姓生活仍是極為艱苦,若朝廷放任不管,依舊有可能發生大麵積餓死人的情況。

朱琳渼不禁苦笑搖頭,這二百多萬兩恐怕還得分出不少用於穩定四川,尤其是川北。他又讓人招來楊廷麟等戶部官員,根據王應熊所報,連夜估算出四川賑災至少需要百萬兩上下。

朱琳渼當即傳令秦佐明,將所得張獻忠沉銀大部分留給王應熊賑災,僅運百萬兩來南京。

隨後他又按照慣例,吩咐錦衣衛南鎮派人暗中監督賑災銀使用情況,沒辦法,大明官員貪腐已經深入骨髓,雖然王應熊算是難得的忠良,卻仍也不能掉以輕心。

等鄭廣英離去,朱琳渼再次回到案旁,仔細將大明發展的各方麵重點梳理了一番,手裏所剩的百萬兩很快便所剩無幾。

至色已亮,他才疲憊得站起身來,望著新製的增資預算展了展腰。在他這份預算案中,撥給道路交通建設方麵四十萬兩,增修寧波到紹興的木軌道,以便內地貨物能更快進出港口,增進海上貿易。

交通預算中還有數千兩是給格致學府的,令其著手研究大批量生產瀝青的技術。大明的煤炭資源豐富,燒製煤焦油價格不會太貴,若有了瀝青,交通方麵還能再上一個台階。

占預算比重僅次於交通的便是船隻建造。撥十萬兩給龍江船廠,用於完善船台,增建一條八百噸的蓋倫戰船。不過朱琳渼估計,以龍江船廠工匠的現有水平,這條戰船怕得很久之後才能入水。但事情總得有個開頭,想要龍江船廠具備俾睨歐洲老牌船廠的實力,前期投資肯定少不了。

另外還有八萬兩投給了遠洋商隊,算作朝廷入股,主要用於建造貿易用商船。提起商船的時候,朱琳渼又想起了海上貿易的“大殺器”——飛剪船,按照永北裏的目前技術能力,應該已有嚐試建造的可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