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聽是北京來“議大事”之人,立刻便屏退左右,請他進賬,而此刻卻望著這名三十多歲的微胖男子,半也沒想起是誰。
“下官通政司經曆翁茂,拜見肅親王殿下。”
“起來吧。”豪格皺了皺眉,“陳名夏、錢謙益呢?怎遣了個七品吏而來?”
翁茂卻麵不改色道:“無名卒方才不至打草驚蛇。”
豪格愣了愣,點頭道:“陳名夏令趙誠來信有要事,究竟何事?”
翁茂忙將一隻木匣呈給豪格。後者從裏麵取出一方錦緞展開,剛掃了一眼,登時便露出喜色——錦布上話語不多,大概就是一個意思,眾臣皆認為如今隻有肅親王主持朝政,才有止住頹勢的可能,大家都盼著肅親王回京。而後麵的簽名足有近四十個,其中包括吏部尚書陳名夏、禮部侍郎錢謙益、刑部侍郎龔鼎孳等朝廷大員以及數名帶兵武將。
而陳名夏等人帶頭簽署,這就意味著龐大的南黨對自己的支持!豪格按下激動之情,故作淡然道:“攝政王主政多時,朝局穩定,頗有建樹,你們這是何意?”
“肅親王此言差矣。”翁茂立刻表情沉痛道,“多爾袞連番大舉用兵,卻落得四處皆敗!
“南邊,博洛、勒克德渾先後被南明擊敗,損失近二十萬大軍!浙江、江南等要地盡失,就連南京都重陷南明手中。朝廷因此銳減四成以上賦稅,並丟了江南糧倉!
“漠北,多爾袞詐稱擊敗蘇尼特部及喀爾喀聯軍,實則多鐸在草原上死傷近三萬人馬。他不得不承認喀爾喀部乃是蒙古之主,並割土默特北上百裏,這才穩住了喀爾喀人,撤回多鐸殘部。
“此外,山東、山西各地亂軍驟起,攪得民不聊生。
“如今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皆盼大能高才拯救危局、力挽狂瀾,而止多爾袞之禍!”
豪格聞言雙目一瞪,猛地站起身來,“一派胡言!你誹謗攝政王,妄議朝政,是想造反不成?!”
翁茂心中暗笑,裝得倒像,你若真怒我逆言,為何不直接喚侍衛將我拿下?
他立刻換作“憤慨”狀,沉聲道:“朝中忠臣都在為殿下鳴不平啊!
“殿下作為先帝皇長子,文韜武略,加戰功顯赫,當年實乃眾望所歸之聖主!蓋因多爾袞為一己私欲,勾結朋黨橫加阻攔,硬生生地奪了您的大位!”
他舊事重提,果見豪格眉間現出怒意,立刻趁熱打鐵道:“若非您擔心大清陷入內鬥,最終忍辱負重,哪兒有多爾袞此時囂張?而他兄弟卻不思您大義,反拿您言語歧義屢屢羞辱,實在欺人太甚!”
豪格立刻想起當年先帝駕崩,卻未定太子,於是眾王商議由誰繼承大統之事。當時兩黃旗、兩白旗都是站在他這邊,推舉他繼位。出於慣例,他便謙虛了一句,“這如何使得,我福少德薄,恐難承高位。”
誰料多鐸竟大咧咧地接了句,“就是,肅親王福少德薄,立之不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