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硫化橡膠(2 / 2)

朱琳渼又問了姚啟聖幾句,根據其所的自身情況看,九成就是那個“福建總督”。

不過姚啟聖現在才二十多歲,又已投身大明,當沒有理由再去為建虜效力了。而且就眼下來看,他竟然選擇致力於化學。

朱琳渼忽而想起看過的電視劇,姚啟聖年輕時聖賢書讀得並不好,曆史上他直到近四十歲方才中舉。看來這一世他是找到了自己的所長,幹脆棄文學理了。

徐爾路又指向他帶來的另一人,“殿下,這是馬塞多鍾表坊最頂尖的工匠,名為文新平,擅製各種精巧器具。殿下所創的鏜床、鑽機之類,他都能獨力造出。”

朱琳渼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實驗所用器材都帶了嗎?”

“回殿下。”姚啟聖拱手道,“學生將半個實驗室都裝車帶了了。”

“好。”朱琳渼滿意道。有了這幾個人,便能開始硫化橡膠的試製工作了。

橡膠可是工業化當中極為重要的原料。即使在當下,也能用來製造車輪、雨衣、密封圈等製品,甚至可作為高科技產品出口海外。

橡膠這東西其實早就在歐洲有一定的應用,但僅限於原始橡膠。但直接從橡膠樹上采來的膠受熱變軟,遇冷變硬、發脆,很那成型,又容易磨損,所以使用規模極。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才有美國人發明了硫化橡膠技術,穩定耐用的橡膠才真正廣為應用。

其實硫化技術起來很簡單,就是朝橡膠中加硫磺,而後輔以加熱。不過就是這一點兒竅門,人類卻用了幾百年才終於發現。

不過朱琳渼也僅僅知道橡膠加硫可以極大改善性能,但具體加多少量,如何添加,加了硫之後怎樣加熱,溫度控製,硫化時間等等,這些他卻根本不記得了。

但他相信,當初古德伊爾無意中將硫加入橡膠中都能得到合格的硫化橡膠,那就明整個工藝過程應該不複雜。

於是他在離開福京前吩咐宋應星找來熟悉化學實驗的學生來進行硫化橡膠的試製。宋應星辦格致學已有一年時間,這期間培養了不少有基礎的學生,而實驗室也是從贛州就已建立。

如今這批學生已能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了。

朱琳渼又讓徐爾路將帶來的橡膠及實驗器材就搬去魯王府的東院,就地開始為姚啟聖等人講述橡膠硫化的過程,讓他們反複測試添加硫磺的比例、溫度以及時間之類。

而文新平則按照他的要求,帶著幾名工匠打造模具,隻等合格的硫化橡膠一造出來,立刻便可以用來加工實用的器具。

他們最先製作的便是臂粗細的圓環狀模具,暫時隻有朱琳渼知道,這是佛朗機炮的密封圈。

朱琳渼正帶眾人在東院忙活,就見石霖走了過來,對他稟道:“大人,有一故人就見。”

“故人?”朱琳渼疑惑道,“誰啊?”

石霖將一根羽毛交在他手中,“他沒姓名,隻您看到這個自然便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