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狠狠瞪了武元洲一眼,又無奈向噶哈拱手道:“屬下遵令!”
而武元洲待眾將散去,卻立刻返回自己艙中,匆匆寫了封密信交給心腹,令其佯架探哨船,將信速送去下盤山附近。
……
錢塘江東側,數十條戰船自舟山群島中駛出,楊帆往蕭山方向而去。
這些船與錢塘常見的海船極為不同,桅杆比尋常的船高出了一倍有餘,上麵掛滿了布製的船帆,幾乎將整個船上方的空盡皆遮蔽。
同時船身也比大明以往的戎克船略為修長一些,船前後部的艏樓、艉樓也極為低矮,這是此時的歐洲戰船也未出現過的特點,一直到十八世紀才開始普及。
這種結構的艏、艉樓雖少了些軍官的房間,但有降低船身的重心增加穩定性、減少側麵中彈麵積、減少航行阻力等諸多優點。
而那些軍官的艙室則被朱琳渼大量移到了下層船艙裏。他之所以能這麼做,是因為他根據後世的經驗對船體進行了優化,更寬的水線船身,更大的長寬比,都使大明水師的蓋倫戰船比時下歐洲人所建造的容積要大不少。故而可以容納更多的艙室或攜帶更多的補給、彈藥。
不過這支船隊最為新奇的還要屬整齊鑲在船身兩側的“窗戶”。不過隻有大明水師的人知道,這些窗戶後麵隱藏的是大量十二甚至十八磅的重炮,數量超過錢塘清軍水師三倍以上。
當船側的窗戶打開的時候,便是建虜噩夢的開始!
船隊的五十來條戰船排成一個標準的三角形,雖是逆流行駛,但水手們巧妙地利用側風調整側帆與三角帆,使得所有戰船都保持了近四節的航速疾往西去。
節是從歐洲傳來的航速單位,一節航速大約是7裏左右。也就是,這隊戰船現在一個白就能行駛近二百裏地。若是風向更順些,甚至能夠達到日行三百五十裏的程度。
這就是蓋倫船的大麵積軟帆在寬闊海域所具有的優勢。相比東方傳統的戎克船,順風的情況下也就能行駛二百多裏的樣子。
當然,軟帆也有自己的不足。例如在近海風向多變的情況下,它的靈活性就要遠不如戎克船了。但錢塘江卻足夠寬敞,正適合遠海航行更為優異的蓋倫船發揮。
船隊領頭的那艘名為“邵武號”的蓋倫戰船足有五百噸,具有兩層火炮加班和一層露甲板,僅這一條船所帶的大炮數量就已經接近了龍衛軍兩個炮兵營。
此時在邵武號艉樓最大的艙室裏,鄭成功正與施琅、劉國軒等人麵對海圖進行戰前的部署。
? ?感謝:16****14給我的慷慨打賞!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謝!
?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創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書友群,群號681469。歡迎各位書友的加入。在下還會不定時在群裏發放紅包,希望大家不要錯過!
? 在下新人一枚,因為寫作之路艱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書友的厚愛與支持。請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薦票、收藏、點讚、書評、章評及五星好評,在下不勝感激。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