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蓋倫戰船(2 / 2)

實話,朱琳渼其實是不太想要造福船用於海戰的。

由於先結構上的限製,大明的福船比起同等尺寸的歐式蓋倫船來,戰鬥力是要低很多的。

首先福船的船體橫截麵呈“V”字形,雖然能夠有效減少海水阻力,對抗風浪有利,但側向穩定性卻顯不足。若甲板上的大炮朝船側麵開炮,輕則導致船體晃動,重則船體翻傾都有可能。

而蓋倫船從一開始便是為大量使用火炮海戰而改良的,船體截麵是“U”字形的,船底寬大,縱向穩定性好,可以經受大口徑火炮側向射擊。

是以福船通常隻在船首和船尾安裝大口徑炮,僅朝前後發射。甲板上隻能安放口徑炮,用的通常是威力比較弱的佛郎機炮。

而蓋倫船則可以在甲板上並排布置大量重炮,接戰時已側舷對敵,十幾甚至幾十門加農炮齊射,火力密度比福船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除了船形,船體內部結構上,福船也有作為戰船的不足之處。

福船的內部是水密艙結構,以大量隔板將船體分為十多段,其中任何一段漏水,都不會影響到其他分段。是以福船抗沉性極好,觸個不是很大的礁都不會沉沒。

但水密艙結構卻帶來了問題,比如會導致整船重心上移,結合“V”形船身,更不利於甲板上開炮時的穩定。

還有就是隔板占據了船內空間,導致無法在船體內部鋪設多層貫通式甲板。

明代工匠們稱蓋倫船為夾板船,就是因為蓋倫使用的是肋骨結構,放棄了抗沉性,隻用固定在龍骨上的船肋支撐船體,船體內部空間極大。故而可以在船身裏再鋪一層甚至兩層甲板,用於安放火炮。

西方海盜電影中常能看到帆船的船側打開很多“窗戶”,而後無數火炮從窗口探出頭來,向船側的敵艦射擊。這便是蓋倫船內部的二層甲板上布置的大炮。

二層甲板位置低,導致重心也低,安放在上麵的火炮射擊時對船體穩定性影響更,所以能夠使用比主甲板更重的炮。

結合這些因素看,僅在重炮數量這一項上,蓋倫就能比福船高出近十倍!

至於更大體積的蓋倫船,甚至可以分出三層甲板,那載炮量更是驚人。

就如英國時下已經服役九年的“海上君主”號便是這種設計,整船配備加農炮上百門,其中三十二磅炮和二十四磅炮就有各三十門左右。

一條船帶的大炮就夠裝備十萬陸軍,火力堪稱恐怖!

除了攜帶大炮數量的差異外,蓋倫船由於放棄了水密艙,致使其船體總重大為下降,故而能將船身做得很厚。

就如五百噸的福船,船身通常使用十公分厚的木板,而蓋倫動輒就是二十公分以上,重型戰船甚至有半米厚的船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