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夷敵環伺(2 / 2)

這還得一直風調雨順才行。便如閩南這般大災,非但一兩年內收不上來稅,還得補貼些進去。

這點稅銀還要應付官員俸祿、水力修築、皇室花費等等,剩下僅是支付北伐明軍的糧餉消耗,怕都會捉襟見肘。想要再有些閑錢投入工業發展、交通建設之類,根本就是白日做夢。

是以朱琳渼從一開始便計劃以利潤豐厚的海上貿易來補貼國家財政。

便如鄭芝龍一家的船隊,每年和日本、東南亞等地的貿易純利就有三百萬兩左右,另有和蘭人付給他同樣數額的稅金。

且除了鄭芝龍之外,福京還有大量靠走私為生的海商,他們的利潤加起來怕也不在鄭芝龍之下。

這還是鄭芝龍讓將除了日本、東南亞之外所有的海外貿易都交給和蘭人壟斷的結果,而且即使日本和東南亞,和蘭人也分去了至少一半的貿易量。

十七世紀的大明,生產著全世界利潤最高的商品——瓷器、絲綢、茶葉等等,現在還加上了精鋼和水泥。可以,隻要有海船不斷進出大明的港口,全世界的白銀便會源源不絕地流入大明。實際上歐洲人拓展海外殖民地的最大動力之一,就是到處掠奪白銀,以便購買大明的商品。

若能讓大明朝廷掌控這些海外貿易,他估計每年至少有近兩千萬兩的收益!屆時財政問題對大明來簡直不值一提。

同時在軍事上,有了強大的經濟後盾,他便可以大量投入製造先進的武器,擴大軍隊規模,對建虜形成數量和質量上的絕對優勢。

但眼下的情況,和蘭人卻想趁大明水師青黃不接之際,自己壟斷東亞所有貿易。

其實自從他們來到台灣,就無時無刻不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隻是因為之前一直被鄭芝龍以絕對優勢數量的戰船壓製,這才不得不向鄭芝龍繳納大筆稅金。

朱琳渼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實際上,因為歐洲距離大明太遠,和蘭龐大的艦隊根本無法開來,他們在遠東的海軍力量並不算強大。

他記得時下和蘭人駐紮在台灣的主力戰艦不過五條,其中隻有兩條是四級護衛艦,有不到四十門火炮,排水量接近六百噸。

而其他三條則都隻是大點的雙層武裝商船,排水量至多五百噸。

除此之外便都是些二三百頓甚至更的商船了。

但就是這樣一支艦隊,卻能在大明沿海耀武揚威,究其原因,隻是因為歐式的蓋倫船結構更適合搭載更多的火炮。

大明的海船也有五六百頓的,但是通常隻在船首和船尾裝炮,火炮不超過十門,重炮則隻有三四門。

而同樣大的蓋倫船卻能夠搭載四十門大炮,其中超過三成都是十八榜以上的重炮。

於是在交戰時,和蘭人的戰船幾乎可以以一當十,一次齊射便能摧毀大明的主力戰船。而大明的戰船卻受限於火力,必須六七條以上同時圍攻,才能傷到歐式戰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