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右側同樣的十多名士卒,但拿的卻是清軍普遍裝備的兵丁鳥銃,也就是三錢銃。
片刻之後,蔡士英一聲令下,兩隊清兵同時舉銃朝對麵的木靶上射去,頓時劈啪之聲響成一片。
左側那隊士卒手中的銃雖有一半未能打響,但他們麵前那些包了鐵皮的木靶被轟得木屑亂飛,有超過四成都被鉛彈射穿。
反觀右側持兵丁鳥銃的士卒,也就勉強擊破了木靶外的鐵皮,不仔細看都很難發現靶上留下了彈孔。
濟爾哈朗、譚拜、範文程等人皆是不住點頭,但他們還未及出言讚歎,就見兩側的士卒已同時開始裝彈。
這次差距更加明顯,持兵丁鳥銃那邊才剛開始杵火藥,用新銃的士卒已再次舉銃發射。
片刻之後,新銃已發過了五次,而兵丁鳥銃才剛第三次舉銃瞄準。
“這新銃著實厲害!”範文程第一個挑指讚道,“若以萬人持新銃發射,其威力當抵兩萬舊銃。”
譚拜點頭接道:“我南人怎麼突然會打仗了一般,原來隻是仗著有了新式火器。隻待我們也造出這種銃,定教他們知道厲害!”
他這話也是有底氣的,想當年滿人根本不知道大炮為何物,被明軍用炮轟得鬼哭狼嚎。但他們肯沉下心來鑽研,十來年時間,他們的大炮鑄造技術和產量便已將大明遠遠甩在了後麵。
到了南明時期,明軍甚至已經很少有重炮了,反倒是整日被清軍用大炮欺負。
譚拜相信,這種新型火銃也會是同樣,用不了多久,清軍就會在數量和質量上全麵超過明軍。
話間蔡士英和湯若望也走了過來。譚拜立刻拍著蔡士英的肩膀笑道:“隻消蔡大人帶領工匠日夜趕製,我軍攜上萬支這種新銃南下,必攻無不克!”
濟爾哈朗卻在一旁道:“蔡禦史,方才我觀這銃啞火頗多,卻是為何?”
蔡士英忙望向身邊的湯若望,此次仿製工作基本都是由這個傳教士負責的。後者忙拱手道:“大人,這些銃結構精妙,下官短時間內僅能仿到此種程度。這發火率往後必會提高。”
多爾袞又道:“要製出一萬支此種火銃,需時多久?”
蔡士英想了想,道:“回攝政王,兩京軍器局一齊開動,至多三個月足矣。”
“好!吩咐戶部和工部全力配合,隻待新銃改進完成,立刻大量打製。”多爾袞又轉對範文程道,“那個王應式推薦的軍官也要抓緊救出來。”
……
朱琳渼正在兵部和一眾官員安排改製的細則,就有屬官通稟,戶部尚書楊廷麟楊閣部等人已返回興府,人已至午門。
朱琳渼微笑點頭道:“待他見過了皇上和太後,便請他來這兒吧。兵部很多事情也需要他來交接。”
“下官遵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