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明發展綱要(1 / 2)

此外步兵火力、後勤以及行軍等方麵朱琳渼也想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最明了的當屬步兵火力方麵。此戰獵兵們的表現就很能明問題,僅有二百八十多人的獵兵連竟然一共擊斃了八百多名建虜!幾乎人人立功!

當然,這部分源於獵兵皆是精挑細選的神槍手,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線膛槍巨大的優越性。

比起命中目標全靠運氣的滑膛槍,線膛槍的射擊準確性簡直有質的飛躍。另外其射程、威力也有較大提高。

如果能將龍衛軍步兵的主戰武器全部換成二型獵兵銃,可以預見,整體火力至少能提高兩三倍之多!

不過線膛槍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否則米尼彈便無法準確契合在膛線中。龍衛軍眼下這二百多支獵兵銃,那可是從數千之銃管裏精選出來的,若依此比例,全軍裝備線膛槍的成本將高得無法想象。

是以,想要普及線膛槍,首當其衝的便是要工藝標準化。這也是朱琳渼計劃中的大明工業化的必要基礎之一,但實施起來卻絕非一日之功。

還有後勤問題。由於福京遍燃戰火,基本無法籌集到糧草,龍衛軍的後勤承包商隻能從廣東、江西運糧入閩,成本高得驚人。好在此次大量繳獲了建虜的糧草,否則仗還沒打完,朱琳渼便要破產了。

於是他立刻就想起了後世解決糧草問題的神器——罐頭。當然,鐵皮真空罐頭是不大可能的,鋼鐵軋製以及抽真空技術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是搞一搞玻璃高溫滅菌罐頭還是可行的。

有了罐頭這東西,便能一次性攜帶大量食物,而不用擔心變質問題。由於無需反複從產地運輸,糧草成本將會極大降低,甚至使大軍長時間深入漠北之類難以獲取補給之地成為可能。

當然,生產玻璃瓶和建設罐頭廠都是複雜的工程,也得一步步來才行。

最後便是行軍問題了。雖然龍衛軍的行軍速度在這個時代已是非常驚人的了,但這都源自士兵們體力好、軍紀嚴。一則難以持久,二則對建虜並無壓倒性優勢。

龍衛軍是典型的精銳部隊,人數較少,即使加上破虜營,也遠比建虜的兵馬數量少得多。這就決定了他們必須具有短時間抵達戰場的能力,以少數精銳迅速破敵,而後趕往下一個目標。

這方麵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增加軍馬數量,組建一支“騾馬化”機動部隊。不過大明眼下控製的區域皆在江南,僅有雲南一處產馬,而滇馬矮,做戰馬很不合適。看來,必須得拓展幾條能從北方買馬的渠道才行。

而另一個手段就是修路。沿平整的大道行軍,速度至少提高四五成。秦代就最喜歡修馳道,使他們的兵員投送能力大為領先敵國。

隻不過大明現在還是個農業國家,整個社會對修路根本沒有需求,若隻為軍事目的修路,那投入的銀子絕對是戶部無法接受的。

所以首先要激勵商業發展,以商促路才是正道。但這亦非一朝一夕可見成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