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常清楚,鳥銃射速極低,南人發一銃的時間,足夠嫻熟的八旗騎兵放七八箭的。且騎兵移動迅速,更是難於被火銃擊中。
以往明軍托土壘壕溝發銃,方得與八旗弓馬相抗,但眼下他們竟在平原上結陣作戰,豈是數千驍騎的對手。
他一箭射出,身旁數千騎兵也同樣開弓放箭,頓時飛矢如雨,朝明軍陣中壓落。
不過縱馬馳騁間弓箭準頭極差,數千羽箭倒有九成以上射空。卓布泰也沒指望能一次就射垮明軍,稍稍扯動韁繩,率軍斜著從敵陣前掠過,同時翻手又從身後取出一支箭搭在弦上。
清軍騎兵在實戰中極少直衝擊步兵防線。通常步兵麵前都會擺放大量拒馬,直接衝上去隻會令騎兵減緩速度,而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
建虜的打法是縱馬來回扯動,同時以弓箭襲擾,最終繞至明軍步兵的側翼或背後,這才一舉突入,將明軍衝垮。
由於明軍鳥銃很難擊穿建虜棉甲,而建虜的反曲弓卻能在近距離發揮射速快的優勢,將明軍射得傷亡慘重,是以這套戰術屢試不爽。
卓布泰剛射出第二箭,便聽到明軍陣中又是一陣火銃巨響,登時就有近百名正在疾馳的驍騎中槍落馬。
他大為震驚,不禁抬眼望向明軍的第二道防線——剛才的射擊就是從那裏發出的。依據火力的密度和強度,他確定明軍是在全軍齊射,但這距離上一次發銃才多點時間?
此等射速太嚇人了!若南人始終以這個速度發銃,他的傷亡難以估量!這還如何放箭扯動敵陣?
卓布泰繼續馳馬放箭,待射過五箭之後,已奔至明軍防線的右翼。
他稍鬆了口氣,步兵變陣遲緩,一旦結陣,想要轉頭至少得一刻鍾時間,眼下正是自其側翼切入的良機。隻要衝散了步卒的陣型,那他們麵對驍騎便與待宰羔羊無異。
他旋即下令騎兵簡單結陣,抬頭間正看到遠處如巴特爾也已繞至明軍左翼,同樣正在聚集騎兵準備突襲。
卓布泰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明軍不過三四千步卒,豈能擋得住他四千鐵騎兩麵夾擊?
他收起弓箭,抽出馬刀向前一指,然後高聲怪叫著向明軍側翼衝去,身後數千精銳驍騎對這種戰術早已爛熟,根本無需指揮,立刻跟著呼嘯而來。
但明軍卻未出現卓布泰意料中的慌亂,甚至連變陣的意思都沒有,僅僅全體轉身為麵向敵騎,而後發出一聲齊喝,“長矛準備!”
頓時,明軍陣中的長矛手將狼筅平端,矛尖直指向外,同時方陣外側持一丈長矛、六尺短矛的士卒也壓低手中武器,將狼筅之間的縫隙填滿。整個方陣立時變成了一隻巨大的刺蝟。
卓布泰見狀心中一緊,眼前的“大刺蝟”似乎勾起了他一些不好的回憶,但臨陣之時也顧不得這許多,他在數十名親兵的掩護下,以極迅猛的勢頭直插明軍側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