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就這樣頂著對方的炮火逐漸接近,片刻,就聽到龍衛軍這邊發出齊聲呼喝,“立定!”
“瞄準!”
右側的幾個營還追加了一句,“目標左前方!”
對麵的清兵驚聞喊聲慌忙抬頭,這才發現明軍已到了他們麵前七十步外,迎接他們的卻是一陣驚雷般的火銃巨響。
近三千支燧發銃同時發射,鉛彈如漫飛蝗鑽入清軍陣中。
雖然建虜陣前還有三十多輛還未被大炮擊毀的楯車,但遠不夠遮擋近兩裏長的戰線之十一。
密集的六錢鉛彈以無可阻擋之勢撕開最前排建虜的身體,巨大的衝擊力將中彈者的內髒攪得一塌糊塗。瞬間便有超過三百虜兵翻倒在地,臨死的慘嚎之聲不絕於耳。
圖賴人雖在後隊,卻也被方才聲勢浩大的齊射驚得眼皮一跳。
但他立刻冷靜下來,臨陣齊射雖然單次威力強大,但卻無法持續射擊。兩次齊射之間裝填彈藥費時極長,很容易被對手以排射壓製。
他對清軍方陣放聲嘶吼,“給我打!”
其實龐大的戰陣中根本沒人能聽到他的命令,不過清軍方陣中的牛錄章京也無需他指揮,皆自下令所領方陣中的銃手反擊。同時持有重弓的士卒也開始彎弓放箭。
隨即建虜這邊也是銃聲大作,硝煙之中又有上千支羽箭飛出,聲勢頗為震撼。
然而清軍用火器乃是師承明軍,雖然舍得投入,製作精良,但受明軍影響,用的依舊是三錢鳥銃。
在七十步的距離上,這種輕型火銃對龍衛軍前排身著棉甲的士兵根本沒什麼殺傷力。
至於弓箭就更不具威脅了。在這個距離弓箭毫無準頭,即使偶爾射中,也同樣無法穿透棉甲。
但龍衛軍的六錢燧發銃卻能射穿七十步外的清軍棉甲,更不用最前排的八旗黑營披甲率隻有不足兩成,更是中彈即死。
不過正規的建虜八旗軍作戰能力也不容視,縱然遭到猛烈射擊,卻依舊能按照命令進行輪射。
第一排銃手發銃完後就地裝填。最後一排銃手跑步上前變成第一排,舉銃射擊,而後原地裝彈。最後一排再上前發銃。
如此輪換射擊,同時整個陣型也會逐漸向前推進。當完成九輪射擊之後,整個方陣會前進六到十二丈,再進行九輪射擊,再推進。
這便是清軍引以為傲的連進輪射戰術,往日在楯車掩護之下,以此法對付明軍幾乎無往不利。
但這次建虜的第二排銃手放過銃,便見對麵明軍陣中再次火光四溢,隨後伴隨令人耳膜刺痛的火銃轟鳴。
毫無意外,建虜陣前的銃手又被“鉛彈雨”剝去一層,屍體倒得到處都是。
戰場上硝煙籠罩,圖賴雖然已看不清明軍那邊的情況,但那一次次齊射所發出的巨響他聽得清楚。方才他大致數了一下,自己這邊排射三次多一點,明軍已完成兩次齊射!
這射速太驚人了!要知道,輪流排射等於是把銃手分成三到五組,每次隻有一組進行射擊,其他的都在裝彈或者進行隊列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