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王應華離開,他立刻讓人打聽朝中的情況,這才得知朱聿奧早在太子返回興府之前,便已遍插親信擔任朝廷要職,並調蘇觀生的新威軍充做禦營駐守宮禁,幾將興府握於掌中。
但隨後曾皇後攜太子急返回都,由黃鳴俊所部人馬護衛左右,以迅雷之勢突然於朝堂上公布了隆武死訊。隨即又宣讀隆武遺詔,令太子繼位,並封黃道周、路振飛、楊廷麟為三師,任顧命大臣。
最後她卻突兀地加封了朱聿奧做輔政王,繼續統管朝政。
朱琳渼聯想那日曾太後和朱聿奧先後派人來討好自己,立刻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顯然是朱聿奧事先從什麼地方獲悉隆武已崩,便產生了非分之念。而曾皇後搶在他沒有動手之前,仗著遺詔和大義名分迅速讓太子登基,卻忌憚朱聿奧在朝中的勢力,便封他為輔政王以安其心。
隻是從王應華那一番話來看,這朱聿奧仍是野心不減。
“內鬥,又是內鬥!”朱琳渼隻覺得一陣煩悶,堅固的堡壘無不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尤其是大明,曆史上各種內鬥幾乎從未斷過。先是“爭國本”泰昌帝與福王鬥,而後是東林黨和浙、齊、楚三黨鬥,東林黨和魏忠賢鬥,又有整個文臣集團與崇禎鬥。直到了南明朝,魯王監國和隆武仍在內耗。
這一係列的內鬥最終耗盡了偌大國家的最後一絲氣力,可以,曆史上大明的各種時弊,這根子全都在內鬥之上。
他想到自己費盡力氣,想方設法救大明於危難之中,這些人卻在朝中不斷拆台,便覺氣不打一處來,不由怒而自語:“國家危如累卵,竟還有心思爭權!非要把大明折騰散了才甘心嗎?!”
一旁石霖聞言便是一愣,旋即示意周圍親兵退開,而後走到朱琳渼近前,拱手道:“爺,我有一言,在心裏憋了許久。”
朱琳渼聽他換了稱呼,心中頗為奇怪,不由轉過頭來。
石霖繼續沉聲道:“爺,當今子不過是個吃奶娃兒,能成的什麼事?那唐王監國近半年,未見絲毫政績,卻隻會爭權奪勢。”
他用力吸了口氣,神色有些激動,“要我,這大明江山還得您來執掌才有希望!隻要您提大軍返回興府,登臨大位,我看誰敢個不……”
“休要亂!”朱琳渼瞪了他一眼,厲聲打斷道。
“我乃肺腑之言……”
“收聲!以後不許再提此事!”
“這,是……”
朱琳渼作為一個現代人,倒沒有什麼忠君不二的思想。他要的,是大明的強盛,是百姓不被外族屠戮,是整個華夏民族光明的未來!
他也不是沒想過自己來做皇帝,如果對大明有益,他會毫不猶豫地登上帝位,以他手中軍隊的戰鬥力,整個福京絕對無人能夠阻止他。
但以現在的局勢來看,他若真做了皇帝,卻反而會對大明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這絕不是他所願意看到的情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