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壽見太後頗為凝重,猶豫了一下,又拱手道:“陳王殿下先於仙霞關、浦城一線斃虜七千餘人,前不久又在建安城下殲滅施福部七千餘。
“由數番交鋒,朝中官員皆以為博洛大軍實不堪一擊。眼下建安亦被陳王圍困,虜軍糧草將絕,更是旦夕可破。是以,此時斷無人會讚同議和之事。”
未等龐壽完,忽有太監來稟,禮部侍郎林欲楫求見。
曾太後正為難之際,忙吩咐道:“快讓他進來。”
要林欲楫也未料到朝中對議和之事反應如此激烈,送不走博洛,他身家性命便會不保,當下也是甚為頭疼。
待他行至午門,就聽有大臣高聲議論方才朝上之事。
“我大明立國以來,何時有過和談之事?”
“嗬嗬,要來也算有過。”
“哦,我怎不知,還請李大人指點。”
“張大人忘了萬曆年間朝鮮之役時,沈惟敬搞的那次議和了?”
“原來是那次,李大人笑了,哈哈。”
“本就是戲言。虜賊將滅,竟有人談及議和,真與那沈惟敬無二。”
者無心聽者有意,那二人離去,林欲楫卻陷入沉思。
沈惟敬之事他很清楚,萬曆年間大明應朝鮮求救,派兵助朝鮮抗擊倭人入侵。
當倭國打得精疲力竭,大明也不願繼續在朝鮮浪費軍餉的時候,一個名叫沈惟敬的商人出現了。他采用兩頭騙的方法,竟促成了大明與倭國的“和談”。他讓萬曆以為倭人乞降了,讓倭國國王豐臣秀吉以為大明妥協了。若非發生了點意外,這次啼笑皆非的和談險些以成功收尾。
“乞降?”林欲楫忽然眼前一亮,立刻便轉去了慈慶宮。
待見過了禮,未等曾太後詢問,他便立刻揖道:“臣啟太後,若要議和之事於朝廷上通過,必得改一改這事的名稱。當不宜稱作和談,而稱建奴乞降。如此,定不會再有人非議。”
“乞降?”曾太後皺眉道,“這要如何讓人相信?”
“不難。”林欲楫在來此途中早已想好,當即接道,“眼下閩南正鬧旱災,餓死了不少人。可使人隨意搜羅些饑民的屍體,充做是虜賊首級,便稱是大捷斬敵數萬,餘虜不堪所敗,乞降求活。
“屆時太後隻需派臣前往‘受降’,實則與多爾袞商議送還弘光帝和潞王之事,當可萬全。”
曾太後微微點頭,眼下似乎也隻有這個辦法了。為了兒子的皇位,同時更是為了兒子的性命,她隻能接受林欲楫的建議。
她又問道:“若是和談,多爾袞定會要求放博洛離去,林大人以何應對?”
“隻需將陳王換防他處,調太後的人掌控仙霞關。讓清軍扮作難民,分批至仙霞關下,由我大軍逐次送出關去即可。”
? ?感謝18977***009同學對我的慷慨打賞!十分感謝你的支持,在下感激涕零,祝你新春快樂,狗年大吉!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