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政變(2 / 2)

著他望向那名唐王心腹道:“張先生以為如何?”

那張先生忙恭敬揖道:“殿下的意思,可許丁魁楚梧州王。”

蘇觀生聞言也是一驚,心唐王還真舍得下本,忙應道:“如此,丁督堂大軍定至!”

待蘇觀生所的政變需要的兩大基礎都已議定,他頓覺鬆了口氣,似乎已看到了唐王登基時的雄壯景象。

“曹宏祖兵入興府後,可任其統領五城兵馬司,其部便駐守都城。”他繼續謀劃道,“而殿下王府護軍並新威軍即改作禦營,由我麾下劉若鱗任禦營都統,進駐大內。

“及曾後回宮,先阻黃鳴俊、薑正希部入城,使曹宏祖盯住其部。若不可,便以通虜罪名於城中將二人拿下。其後困曾後於後宮,著劉若鱗監守。

“次日宣興府諸官員皆臨朝,公布先帝崩訊,唐王殿下扶靈出殯!”

到此處,他眼中簡直是光華閃耀。以明代慣例,為先帝扶靈之人,便定是下一任子。也就是,至此,唐王大位便即鐵板釘釘,無可翻盤之事了。

“出殯之後即刻行登基大典。內閣、都察院、吏部、戶部、禮部皆為我……為殿下的人,當有大批當朝勸進之士。此刻大勢已成,中間派官員應不會做它議,即便有不開眼的,亦會被須臾間壓了下去。”

王應華聞言先是大喜,旋即又疑惑道:“然,何不即刻發動,卻要等到曾後回宮才行大事?”

何吾騶微笑撚須道:“蘇閣部實在高謀。那太子雖幼,但畢竟尚有大義名分,若不將其圈於宮內,定會為有心人利用,曾氏怎會不趁機興風作浪?當趁其不備,絕此後患。”

大義名分?蘇觀生暗自琢磨著這幾個字,忽而雙目一眯,道:“待先帝出殯,便可遣人於興府遍張揭帖,言太子身份不明,有人見太子實已同先帝薨於閩南,曾後帶入宮中的不過一乞兒矣。”

何吾騶與王應華對視一眼,雖覺蘇觀生做法有些不齒,但的確是打擊太子大義名分的妙計,遂點頭附議。

何吾騶又道:“另外,現下興府人心惶惶,皆懼虜軍破城,此當安穩民心,以不誤殿下大計。”

蘇觀生點頭,“可將陳王奪仙霞關,並江西大軍即日入閩勤王之事公諸於眾,興府定無慌亂。”

……

兩日後。

新任刑部尚書何楷府。

何楷令下人去取他珍藏的好茶,又對朱繼祚揖道:“朱閣部許久未到我這兒來了,不知有何指教?”

“何部堂還有心思品茗?”朱繼祚急道,“你被兀然調至刑部,就不覺得奇怪?”

“不過何吾騶於監國麵前討官罷了,有何奇怪?”

朱繼祚湊近了些,低聲道:“那何部堂可知宮禁禦營調換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