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部隊編製(1 / 2)

餘新念道:“全營統共100人。其中步卒7名,騎兵117名,火炮兵49名,車兵81名,主帥親兵61名。”D17 817

他翻了一頁,繼續道:“全營共有三錢鳥銃141支,西洋銃96支,快槍70支,三眼銃44支。四號佛郎機兩門,配子銃11隻。弓弩44部。軍馬199匹……”

蘇承羽知道,自己從福建帶來的和在清流繳獲的馬共有近一百八十匹,也就是餘新部原本隻有不到二十匹馬。

此外這快槍他聽著陌生,細問才知原來是老式火門槍,竟然還在裝備一線部隊。

“車4輛。藤牌107麵,矛119支,單刀……”

蘇承羽耐心聽完,心中大為感慨,就憑這軍備狀況,遇到同等數量,不,即使一半人數的清軍恐怕都很難打贏。

“由於兵員來源甚多,編製混亂,我和劉百總、朱家弟商量了一下,草擬了一份整編條陳。”餘新遞過來另一張紙,“請殿下過目。”

蘇承羽掃了一眼餘新的整編方案,是明軍常見的營兵編製習慣,根本不適合新的訓練、作戰方式。

他取出紙筆,根據剛才餘新彙報的人數,按他新製定的部隊編製方案計算了一遍,然後讓餘新將所有主要軍官都叫來,宣布新的部隊編製,“龍衛新軍將是一支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式軍隊,裝備、戰法都會與以往完全不同。配合新的戰法,隊伍編製也必須是全新的。”

他掃了一眼軍官們驚訝的表情,繼續道:“全營分為步兵、騎兵、炮兵三大部分,輔以運輸、糾察、工兵、醫兵、雜務等兵種。

“所有兵種的基本編製單位為‘隊’,之上設排、連、營、團,共五級。

“步兵每隊6人,設管隊1人。每隊為一排,共1人,設排總、排副、指導使各1人。每排為一連,共7人,設連總、連副、傳令兵各1人,鼓號手人,連侍衛人。每7連為一營,共560人,設營總、營副、參謀、軍需官各1人,鼓號官1人,傳令兵人,營侍衛10人。一營官、兵合計578人。

“騎兵每隊5人,設管隊1人。每隊為一排,共18人,設排總、排副、指導使各1人。每排為一連,共6人,設連總、連副、傳令兵各1人,鼓號手人,連侍衛人。每7連為一營,共497人,設營總、營副、參謀、軍需官各1人,鼓號官1人,傳令兵人,營侍衛10人。一營官、兵合計515人。

“炮兵每隊9人,設管隊1人。每隊為一排,共0人,設排總、排副、指導使各1人。每排為一連,共99人,設連總、連副、傳令兵各1人,連侍衛人。一連官、兵合計104人。炮兵暫時就隻到炮連,等炮多了再建炮營。

“龍衛新軍暫編一個步兵營加兩個步兵連。兩個騎兵連。一個炮兵連。一個運輸排。一個工兵排。兩個糾察隊。兩個醫兵隊。

蘇承羽看這些軍官們一副聽書的模樣,便將自己寫好的編製手稿拿給他們,“去謄抄幾份吧。”他繼續道,“此外,以後龍衛新軍將使用新的軍階製度。

“軍官自上而下分為將、校、尉、士,四階。每階又分上、中、下三等。暫時與朝廷品階共存。”

他又拿出一份士兵評級標準遞給餘新等人,“至於士卒,則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共四級。所有士卒將依照體能、戰鬥技能、專業知識三大塊的能力別劃歸至一到三等兵。而上等兵必須有軍功才能升任。

“你們近日就按照這個標準,對全營做一次評定。以後不同級別的士卒軍餉將不再相同。”

蘇承羽等了片刻,讓這些軍官將他所的消化消化,然後繼續道:“等士卒完成評級之後,你們按照我剛才設定的部隊編製方案安排具體人員。要保證每個連每個排的優、劣兵員均衡。另外原王府護軍單獨編為親兵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