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民間還不太相信,都保持觀望態度。隻有個別家中闊綽不在於那點兒銀子的人,拿出一兩五錢的存了進去,換到一張“存單”。
待一個月後,這些吃螃蟹的人持存單去取銀子,果然順利拿回了本銀和利錢。雖然隻有五毫的利,但白得的誰還嫌少?
於是人們膽子大了起來,開始三五兩的存,有些膽子大的小戶人家也試著存了個十幾幾十文的。
另一件奇事兒便是全國各地都有人收取寶鈔!
一開始是一兩銀子收二百兩寶鈔,後來竟一路高漲,最後穩定在一兩銀換六十兩寶鈔。
雖然不知道這些人為何收這些廢紙,但能把廢紙換成銀子卻沒人會拒絕。
前後僅兩個多月,三千七百多萬兩的寶鈔就被先後送到了應天祥指定的地方,那十八家巨賈也順利地將九十多萬兩現銀帶了回去。
當年秋分時節。
大明各地一共十八所銀行皆是顧客盈門,由於各銀行從未有過絲毫拖欠兌付的情況——按規矩,十兩之內當日可取。五十兩之內三日可取。千兩之內十日可取。
加上有戶部做為擔保,銀行在百姓心中已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譽,甚至有人從數百裏外趕來存錢。每天往來於銀行之間的銀車絡繹不絕,從而又促進了各重鎮之間木軌道的建設,畢竟這東西運銀子又快又安全。
同時銀行開始向外小額放貸,不過暫時隻針對工部、商部名下的產業,諸如軍器局、木軌道局、造船廠之類。
寶鈔的價格也在不斷提高,江南一帶已有人出一兩銀換四十八兩鈔的價錢了。
南京。
紫禁城,乾清宮。
“陛下,”戶部尚書張滄海手持一份清單,稟道,“近半個月來,每日僅有四五百兩的寶鈔送來,而且還有減少之勢,臣以為,民間的寶鈔應當已收得差不多了。”
朱琳渼問道:“一共收上來多少寶鈔?”
“回陛下,共六千三百三十萬兩。戶部共兌付一百五十八萬兩。”
朱琳渼點了點頭,按照戶部留底的資料,正德朝之前,朝廷一共發寶鈔五百萬兩,其後從崇禎朝開始一直到隆武朝,都瘋了一般濫發寶鈔,前後共超過六千萬兩之巨!
“用一百五十萬兩便買回朝廷信譽,這錢花得值。而且這筆錢很快就能收回來。”朱琳渼微笑道,“要說來還得感謝建虜,沒有他們留在沈陽的那五百多萬兩,回收寶鈔和建銀行等事恐怕還要再晚兩年才能啟動。”
他望向張滄海,“張部堂,新鈔都準備好了嗎?”
“回陛下,一共三百萬兩,皆已備妥。”
“好,十月初三,全國各地正式發布新寶鈔。”朱琳渼道,“各環節皆按我事先吩咐施行,有勞張部堂了。”
“臣領旨,必不負聖望!”
(本章完)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52862/2557855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