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敗局(1)(1 / 3)

中國上海2009年1月4日上午9:00

王強跨入辦公室,竟然有種陌生感,同事看他的臉色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王總助,祝賀你高升,什麼時候請客?”“祝賀王大英雄凱旋!”同事們似真似假地開著玩笑,話語中帶著羨慕、妒忌、驚訝等複雜的心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王強被破格提拔為總經理助理和參加盤陀島會議的消息還是在辦公室裏傳開了。一個剛加入APP不足1年的新人得到如此快的提拔並能參加如此重要的會議,還是破天荒的,同事們都在猜測,王強平時不露山水,一定有很深的背景。

王強緊張地解釋道:“這隻是公司的臨時安排,不作數的。”可不管王強如何解釋,同事們都嗬嗬笑著:“就不要玩深沉了,你現在可是公司的第一大紅人呀!”

王強頓時窘得臉通紅,還想進一步解釋什麼,張天亮走了過來拍著王強的肩說:“你也別謙虛了,不就是請客嗎?”

蔣興權在一旁陰陽怪氣地說道:“張經理,現在人家王強可是你的領導了,得與領導保持好關係哦!”

張天亮不客氣地說道:“那是當然了,這也需要你教?”

蔣興權聽出了張天亮話語中的火藥味,覺得無趣,訕訕地走開了。

王強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心底裏還是有絲絲興奮和成就感。辦公室文化總是帶著較強的功利主義,同事之間暗地裏的較量與抗衡左右著人的思維。從2009年新的一天開始,他王強在同事眼中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人物,將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杭州灣項目第四次分析會上,王強明顯感覺到自己第一次成了核心人物,肖天華投來欣賞、讚許的目光。會議開始,自然由王強彙報盤陀島會議的一些核心內容。

王強已經作了充分的準備,話語中透著一絲絲得意:“這次盤陀島會議主要是仁和公司內部的股東大會,參加會議的主要有仁和公司的股東、合作單位的領導以及杭州灣項目評標小組的成員。仁和公司的股東大會元月1日召開,有三個議題:一是仁和公司的經營年報審議,二是審議通過與美國M公司的合作協議,三是對杭州灣項目方案的研討。股東大會開了一整天,各項議題都順利通過。元月2日,仁和公司的董事長、新仁和公司的CEO羅京天親自主持了杭州灣招標專家會議,商討杭州灣項目的招標流程、評估標準以及各項評標事宜。參加會議的有仁和公司的高層領導和評審委員會專家。元月3日,仁和公司舉辦了賓客答謝會。午餐過後,參加會議的成員大多開始返程了。會議的議程大致如此。”

聽完王強的介紹,大家一臉的遺憾,隻有肖天華滿意地點點頭,說:“王強的工作做得很仔細,介紹的內容很有價值。”

張天亮忍不住問道:“杭州灣項目評標小組由哪些專家組成,你了解到了嗎?”

剛才王強故意賣關子,這時才說道:“我已經了解過了,評標小組由5人組成,除了項目總指揮蔣豐毅、總工程師柳鍾書之外,還有清華動力學院的周華青院長、中國動力設計研究所所長吳佳鴻博士、中國科學院李道穎院士。清華動力機械院院長周華青65歲,1953年至1956年留學蘇聯,回國後先後擔任一汽總工程師、沈飛動力設備技術總工。2005年擔任清華動力機械學院院長至今。這次受仁和公司邀請擔任杭州灣項目招標委員會主席。中國動力設計研究所吳佳鴻博士48歲,1996年留學德國,2002年回國,曾參與了三峽工程的設計。中國科學院李道穎院士72歲,上海交通大學畢業,長期從事動力設備製造研究,主持過秦山核電站的設計和建設。”

聽完王強的介紹,張天亮倒吸一口冷氣,杭州灣項目評審委員會幾乎將國內一流專家都一網打盡,要取得這些專家的一致認可,絕非易事。但他還是用欣賞的目光看了看王強,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小子長進很大呀!”

王強做了個鬼臉,說道:“多謝誇獎,小生不勝榮幸!”

這次沒招來大家的笑聲,大家都意識到杭州灣項目比想象中的難度要大得多。APP公司自從進入內地以來,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工程項目招標有上百個,但如此高規格的評標小組還是第一次遇到,他們將麵臨一次嚴峻的挑戰。

肖天華也感覺到了大家內心的緊張,故意輕鬆地笑著道:“看來我們要經曆一次三堂會審了,不過也好,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這樣的項目評審反而簡單得多。小惠,接下來就由你大顯身手了。”

歐陽惠緊張得臉幾乎要抽筋,說話的語調都帶著顫音:“我得好好研究一下這些專家的背景資料。”

肖天華和張天亮第一次見到歐陽惠如此不自信,他們也感覺到歐陽惠身上的壓力。吳美娜摟著歐陽惠的肩說:“別擔心!就憑我們小惠才貌雙全,也能把這些老夫子給鎮住!”

吳美娜的話終於招來大家嗬嗬笑聲,辦公室裏的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

王強並未感覺到形勢的嚴峻,他還沉浸在興奮之中,自豪地說道:“在參加仁和公司的宴會期間,我與仁和公司董事長羅京天坐在一桌,原來羅京天也是複旦大學畢業的,他還是我的學長呢,我們聊得挺投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