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的唯一(1 / 3)

在鄉下,由於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的關係,男孩子們就像放養的牛羊一樣野慣了。相比城裏的同齡人,倒也不乏自由。雖說還有老人看管,但也應了那句“含嘴裏怕化了、捧手裏怕丟了”,一個個寵的就像個“小皇上”。

缺少管教,加之溺愛,這種放縱式的教育……身為作者的我隻能“嗬嗬”了。

但,身為宣揚正能量的天使化身,瘋子我筆下的主角那是頂呱呱的……接下來,請隨我進入充滿靈異色彩的“夢殺”世界吧!

——注意,本故事純屬虛構,隻為娛樂,切勿迷信。膽小者,慎入!!!

鄉下比起城裏,優點那可是多了去,起碼有山有水有墳地……呃,墳地也是一大特色哈。

這裏亂七八糟的村子加一起有4個,為什麼說加一起……那是因為,有一個“村子”隻剩了祖孫三人:一個孤身老人和他的孫子、孫女。

這個落寞的村落就是上麵所說的特色——墳地!四裏八鄉已逝的人基本都埋在這裏,由此祖孫三人也被村民喚作“守墓人”。

為自己死去的親人守墓,於情於理都得意思意思不是?所以守墓的祖孫三人小日子過得還可以,每逢過年過節的也有村民前來拜祭親人時常送點什麼,油水還是不少的。

尤其是今年夏天,一家四口、五人死於非命……據說,一通緝犯被這家上大學回來的人發現,情急之下入室殺人盡數滅口。現場之慘,令人發指!

其中,有一個僅十六歲的小姑娘,雯雯。

她是無辜的,也是可愛的,喜歡跳舞喜歡的不得了,仿佛她就是天生的舞者,什麼動作隻要教一遍很快就會了,大家都叫她“舞娃”。

那天,被害當晚,她隻是想找學習舞蹈的大姐姐(認出通緝犯的女大學生)教自己跳舞,畢竟鄉下的教學裏涉及舞蹈的並不多。

後來通緝犯被警方逮捕歸案,他交待了這麼一句話“那個小女孩跟我女兒一樣大,我並不想殺她,是她拽著我想跳舞給我看……”

原來,那晚凶手跳牆進入大院後,先是把院子一側做飯的婦人殺害,然後一直蹲守廚房……久不見婦人的一家自然陸續進入廚房、也就是死亡的地方了。當他殺了一家四口洗掉血跡換上衣服想逃時,雯雯正在院子裏練習芭蕾舞,單純且追求完美的她便前求這個“叔叔”看她跳的好不好……因殺人心虛、失去理智和人性的這個“叔叔”把她騙進了廚房,用罪惡的雙手埋葬了這朵還未盛開的花兒。

那以後,雯雯的母親傷心欲絕,服了一包老鼠藥自盡,父親也一病不起,很快便離開了世人。

一家四口、五條命,原本幸福的兩個家庭就這麼沒了……(我去,我把自己寫哭了,那什麼,大家淡定,故事是編的)

至今半年時間過去,夏季也隨著“舞娃”離開,由秋至冬溫度的下降也像是為這兩家的遭遇悲憫、追悼,如同某個人的心情一樣。

墳地也是一片大樹林,以兩排楊樹之間分界,整齊的“土屋”就是逝者安息的地方。

這些墳,每一個代表一個逝去的生命的話,已經有11988個靈魂寄住,而“舞娃”是第11973個住在這裏的“人”。

這不,寒假第一天,樹杆掛有“11973”數字牌的墳前就有一個少年蹲在哪兒,身前放了一個瓷質盆器,裏麵還有未燒完的紙錢,還在不停的拿出抱在懷裏的紙錢投入其中……

原本像是森林一樣的墳地由於季節的變遷使大樹“護衛”們收起了“遮陽傘”,一縷縷溫和的陽光投射少年略顯憂傷的臉上,嘴裏念念有詞:“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借你的作業抄,有一次被老師發現,還是同桌你替我打的圓場呢。你知不知道班裏很多男孩子都羨慕死我了,說我天天守著班花……”說著說著,眼淚不爭氣的溢出眼眶,少年的聲音開始哽咽:“說我守著班花,守了六年,如果中學也一樣,就該追你做媳婦兒呢……”

冰涼的風吹過少年的劉海,淚水使得他的臉頰凍得有些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