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藏寶圖6:神奇的“鸚鵡螺號”(1 / 2)

目前,我身邊現有的事物就隻剩下這艘鸚鵡螺號了,那隻保衛鸚鵡螺號的守護神早已被我趕走,不知還會不會回來。

痛苦、絕望、孤寂,人生中最為嚴重的三種情感如同一場暴風雨無情地向我襲來。身處幽寂的太平洋洋底,我此刻的心仿若冰封一般,心灰意冷。

我索然無味地遊到鸚鵡螺號旁,麻木地盯著它。興許不久的將來,這艘潛水艇將會是我唯一的容身之所。與其說沒頭沒腦地在大海裏亂跑,還不如安安靜靜地呆在這艘潛水艇裏。既可以避免迷路、又可以活出一份盼望,期盼將來有一天,也能像教授、康塞爾和尼德·蘭他們那樣重返陸地。

我推動了一下潛艇的門,發現門並沒有上鎖,一下就被我推開了。欣喜之餘,我悄悄地溜了進去,然後親手將門反鎖起來。

我並不希望那隻黑色的龐然大物再回來找我,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潛艇裏應該藏有食物才對,因為,這裏的燈在我進來之前,就已經亮了。

難道說,這裏還有其他人類?或是其他和我一樣的進化生物?

鸚鵡螺號是利用海水中提取的鈉來發電,船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很明顯,它很像一支雪茄煙。這種形式,據說在倫敦有些船的構造早已采用過了。這個圓筒的長度,從頭到尾,正好是七十米,它的橫桁,最寬的地方是八米。所以這船的構造跟普通的遠航大汽船不是完全一樣的,它的寬是長的十分之一,它從頭至尾是夠長的,兩腰包底又相當圓,因此船行駛時積水容易排走,絲毫不會阻礙它的航行。

這一切,都和書中描繪得一模一樣。

如果我印象中沒記錯的話,鸚鵡螺號大致分為這幾個部分,從船頭到船尾依次為:輪機艙、發電室、船員艙、“禁閉室”、廚房、浴室、餐廳、再來是圖書室、大客廳、船長室、和儲氣倉。

我放肆地在艙內遊走起來,總想找出與書中不符的地方,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

首先是客廳,它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房間,長十米、寬六米,高五米,天花板飾有淡淡的圖案花紋,裝在天花板上的燈球射出明亮柔和的光線,照耀著陳列在這博物館中的奇珍異寶。因為這客廳實際上是一所博物館,一隻智慧的妙手把自然界和藝術上的一切奇珍都聚在這裏,使它帶著一個畫家工作室所特有的那種富有藝術性的淩亂。

其次是最具標誌性的圖書室,它的四壁擺著高大的紫檀木嵌銅絲的書架,架上一層一層的隔板上放滿了裝潢統一的書籍。架子下麵擺著一排蒙著栗色獸皮的長沙發,沙發的曲度正合適,坐上去很舒服。沙發旁邊有可以隨意移來移去的輕巧的活動書案,人們可以把書放在上麵看。圖書室中央放有一張大桌子,上麵擺滿了許多小冊子,其中有些是過時的報紙。半嵌在拱形天花板上的四個磨沙玻璃球發出柔和的電光,浸浴著這和諧的整體。我看了這所布置十分精致的圖書室,心中十分讚美,我幾乎都不敢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最後核對的則是那間“禁閉室”,我想,即便是吹毛求疵之人也無從查出端倪來。

我吃了裏麵存放的海產品,翻閱了書架上的書籍,並在當晚睡在了船長室。睡在這裏可比睡在外麵好極了,不過令我疑惑不解的是,這裏就好像是與海水隔絕的另外一個世界。假如把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比喻成第一世界,而太平洋洋底是第二世界的話,那麼,鸚鵡螺號內則可謂“第三世界”。

艙內幹幹淨淨的,滴水不沾,家具擺設、吊燈、食物、以及放在書架上的書籍,無不流露著陸地的感覺。

呆在這裏,就仿佛活在陸地。我清楚地記得,我在鸚鵡螺號內生活了整整七天。這七天不能單用“枯燥”去修飾,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而更為準確的說法則是“新奇”。

我在鸚鵡螺號內白吃白喝的這幾天,雖說是我一個人,但卻讓我領悟了很多曾經沒能思考或者沒時間思考的東西,尤其是黃珊珊的那段“預言”。

時間定格在鸚鵡螺號內第七天的二十四點整,我正在圖書室內看書,偶然在書架的暗角發現了一本埋沒時久的懸疑恐怖小說,書的名字以及作者至今我還記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本書中有一個人,以及發生在那個人身上的一件事令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我感覺作者的意圖旨在寫我,所以我忍不住就看了下去,直至一口氣看到了那人的結局,我才長舒一口氣,平靜地又將那本書塞在了它原本的位置。

此時,已是淩晨一點,我卻不曾覺得有什麼疲憊感。我的理智告誡我應當睡覺了,可我的心卻向往著“別的地方”。我一個人靜靜地趴在鐵壁的玻璃窗前,淚流滿麵地凝視著那扇被我打開的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