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上掉書生(1 / 2)

祁蒙山素有“險峻”之名,與鍾靈、廣巫齊名,合稱“織羅三秀”。

雖說祁蒙山風景秀麗,山脈異常靈動雋秀,為當朝王公貴族們之所喜,但相對其秀美之名,它的險峻卻更是廣為人知。

祁蒙山山高路險,草木豐盛,山林幽深,初入祁蒙二十裏便可聞虎嘯猿啼,孤狼嗥月。此間虎豹俱都異常凶狠,就算獵戶們也不願招惹,是以行走在山林中需格外的小心。要麼三五成群,結伴而行;要麼練就一身絕技武功,方可獨來獨往。

祁蒙山多出產狐、鹿、貂、茸、參等珍物,所以山麓居住之民或為獵戶,或為參客,多散居,故不成村鎮。獵戶常劃山而獵,劃嶺而居,各踞一方。參客三五聯棟,背山臨水,共簷而居。“參不執獵,獵不操參”,祖之遺製也。

此國名曰織羅,開國皇帝出身獵戶,善騎射,性驍勇,曆九年戰亂而登極,尊為“太祖”。太祖元年,為使國不忘本,欽定每年三月、九月為“獵宴節”,由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們及其子孫入山狩獵,舉行大型的“獵宴”。因太祖祖籍祁蒙,故獵宴之地順理成章選於祁蒙。為保證獵宴成行,朝廷屢遷山民,從此祁蒙民丁不過千,祁蒙山麓無村鎮。

每代皇帝因襲先帝的遺製,於三、九二個月舉行“獵宴”,所有皇子和王公大臣的子嗣都要在這兩個月中學習騎射,並參加皇帝的“獵宴”。此時織羅已曆三世,織羅國上下“狩獵”蔚然成風,王公貴族、皇子王孫常常出沒山林,卻不為騎射,隻為耍玩。其中狩獵首選自然以祁蒙山為最。

王公們每每出行,寶馬香車,雕欄玉座,浩浩蕩蕩,極盡奢華。祁蒙之地雖然險峻,卻是他們喜愛遊玩的地點。按理說王公們年年來去,撒下大量資財,此近不應如此荒涼才對。

隻是開國百年以來,王公貴族們已不再是那些隨太祖皇帝征戰沙場的血氣漢子,多年的錦衣玉食讓他們離民眾愈來愈遠,開始打骨子裏看不起這些“賤民”。他們大多脾氣不好,卻好奇心重,喜歡去些危險的地方,又對帶路引導的山野“賤民”異常的輕鄙,加以顏色,一有不是之處便予打予殺,寒透了民心;所以王公貴族來遊玩之時,獵戶們都會選擇遠遠繞行,避開王公貴族的視線,很少有獵戶會願意主動做他們的向導。好在王公們帶來的侍衛個個身手不凡,也能護得王公貴族們的周全,多年來倒未出過什麼事。

十年前。

一個獵戶貪圖王公們的賞金,領著魏國公等一眾貴人去了飛水澗,結果遇上了一條百年大蟒,屆時那大蟒已通人性,竟一路跟蹤潛伏,在小姐們下到深澗下的飛仙潭戲水時,大蟒蛇才倏地從水中鑽出,把魏國公最喜愛的小女兒叼了去,一路遊進了深潭底的漩渦洞中。眾侍衛頓時慌忙下到水中找尋,卻折騰了半天,連小小姐的衣角都沒找到。

魏國公怒火滔天,嚷著要把帶路的獵戶和他一家全部千刀萬剮,當麵誅殺了。怎知那獵戶見勢不妙,仗著對地形的熟悉早已逃之夭夭;魏國公更是怒火衝天,斬了兩個不得力的看守,憋著滿肚子的火氣,一麵令人繼續尋找小小姐,一麵親自帶著侍衛出山捉拿那可恨的“賤民”。出山途中因不熟地勢,又死傷了十數人,魏國公急切間也受了些損傷,於是他便徹底惱了,調了山下的隨行衛隊,把山一圍,又派人抽調來附近駐紮的官兵,見人殺人,遇村燒村,誓要把這些“賤民”趕盡殺絕。

所幸獵戶們散居各地,圍殺起來甚是費事,獵戶們聽聞消息,便急忙往深山裏轉移,逃出了百十戶人家。但官兵哪肯放過他們,一路緊緊相逼,圍殺了半數之後,剩下的幾十戶人家好容易才逃到瘴氣密布的祁蒙山最深處。走出瘴氣區時百十戶人家就隻剩十幾戶了;又因為中了瘴氣之毒,全憑著一股意誌才熬到了山口的獵戶們頓時個個昏死過去,徹徹底底的陷入昏迷之中。

隻是瘴氣迷霧之後卻別有天地,他們昏倒的山間竟爾有一間道觀,名曰土廟觀,觀中僅有觀主一人。也不知觀主使的什麼手法,竟把中毒已深的一眾獵戶從鬼門關打救了回來,獵戶們僅休養了四五天便全部恢複過來。自此獵戶們對觀主敬若神明,在土廟觀山腳下紮根下來,開始他們的新生。而二狗子便是這群人中最小的一位幸存者。

二狗子從小練得一身打獵的好功夫,十歲的年紀便可徒手搏狼,現在十三歲已成了村裏知名的獵戶。前些天去土廟觀拜師,便得了觀主青睞,收作弟子,一入門就被傳授了兩招厲害的功夫。還未待練熟稔,他便迫不及待地去往觀後的深山林子裏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