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家庭保健
一、運動與保健
“生命在於運動”。的確,堅持體育運動,是一種十分良好的生活方式,“運動運動,疾病難碰”,“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這都是很有道理的。運動是使人保持青春活力、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運動的健身功能人的體質、體重、身高與遺傳、年齡、環境、營養及精神狀況等多種因素有關,但體育運動更能使體重、體質、身高等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1.體育運動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
實驗證明,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其血液中的白細胞可以增加到50攝氏度左右,體內免疫功能愈強,愈能抵抗各種病菌的侵擾,減少生病機會。
2.體育運動可以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旺盛,可以加速人體同環境中物質和能置的交換,便身高、體重理想。不少人由於不喜歡參加運動,使體內多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在體內堆積,導致身體肥胖。肥胖是多種疾病的誘因,因此應堅持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防止身體肥胖。
3.體育鍛煉能增強人的食欲,改善機體消化功能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食欲好,消化力強,這樣機體就能從食物中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和各種維生素,使機體生長發育、生命運行所需的各種成分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
4.運動能使人長壽
運動能改善、促進、健全、提高包括循環係統、呼吸係統,以及運動係統等身體各係統的生理功能,防止身心早衰,有益於長壽。
5.體育鍛煉能磨練意誌,培養能力體育鍛煉還能磨練人的意誌,以及使人保持開朗的性格和舒暢的心情,增強青少年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毅力。
(二)青少年運動健身
兒童、少年、青年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發育最重要的時期,在身高、體重上都有很大的變化。
一個人的身高,從新生兒開始到青春期,每一年的增長都不一樣。新生嬰兒的身長約為50厘米,出生後半年,身高增長迅速,到1周歲時,身高增長21至25厘米。第二年小孩的身長全年增長10厘米,以後每年增長4至8厘米。約到12至15歲,進入青春期,這時,身高增長的速度加快,每年平均增長6至10厘米。16歲以後,長勢開始慢下來,到了19至35歲的時候,身高的增長就停止了。直到45歲,都處於相對穩定時期。45歲以後,身高則要減少,每年約減少0.5至0.8厘米。
體重是指身體各部分增長在量的方麵的總和,也是反映和衡量一個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標誌新生嬰兒的體重為3千克左右。出生後,體重的增長遠比身長顯著,出生後一年,增加6至8千克。第二年增加3至4千克。兩歲後,體重增加逐漸減慢,每年約增加1.5至3千克。7歲以後,體重的增加又重新加快;在12至15歲,增加最明顯,平均每年增加4至7千克。到16至18歲以後,才開始緩慢下來,增加有限。以後體重並不恒定,20至25歲時,體重還可以增加1千克。到25至40歲期間,體重保持相對穩定。40歲以後,體重又會增加,但60以後,體重則逐漸減輕。然而每個人在各階段的增加與減弱的程度,並不一致,而且男女有別。
體育鍛煉應從小開始。孩子從孤狐墜地就可以進行鍛煉。比如,哭就是一種鍛煉,哭可以擴大肺活量,加強胸肌的運動。孩子稍大一點,可以練習爬、坐、攀的技能,並注意衣服不要穿得太多,盡量讓他自由活動。這樣既能促進生長發育,又接受了自然鍛煉,會長得更結實。7.8歲以後,下肢進入迅速增長期,這時就可讓孩子參加跳繩、跑步、打球等運動,以促進下肢骨的生長,還要讓他們加強胸部的練習,如做擴胸運動,俯臥撐、仰臥起坐、遊泳等。這些運動能促進身體器官組織的發育,提高身體素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小孩的器官組織畢竟比較脆弱,鍛煉應掌握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原則,避免長時間的激烈運動,以免心髒負擔過大。否則,對骨骼的發育也很不利,容易使骨化過早完成,長不高,甚至引起脊柱異常或骨盆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