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第一章

道德經 事物的同一性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②得一以靈,穀③得一以盈,侯王得一④而以為天下正。

其誡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⑤,謂穀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⑥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譽無譽⑦。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⑧。

【注釋】

①得一:求得事物整體的平衡統一。一,指整體同一。

②神:指大自然。

③穀:指生命。

④侯王得一:侯王得到整體的同一。也就是說,他與他的國家、人民保持了一致。

⑤歇:歇息。指整個自然界該玩完了。

⑥侯王毋已貴以高:侯王不能自重,也就失去了人民的尊重,卻依然盤踞高位。

⑦致數譽無譽:榮譽是真心對真心換來的。無,指真心的。

⑧祿祿若玉,硌硌若石:外表光亮如玉,裏麵卻石頭一塊。祿,金屬光澤。硌,同落,剝落。

【譯文】

自古以來,天地間任何事物都是得到道這個“一”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寧靜;神得到“一”而靈妙;河穀得到“一”而充盈;萬物得到“一”而生長;侯王得到“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領。

推而言之,也就是說,天如果不能保持清明,恐怕就要崩裂;地如果不能保持寧靜,恐怕就要陷塌;神如果不能保持靈妙,恐怕就要消失;河穀如果不能保持盈滿,恐怕就要涸竭;萬物如果不能保持生長,恐怕就要滅絕;侯王如果不能保持首領的地位,恐怕就會亡國。

所以貴是以賤為根本的,同理,高是以低下為基礎的,因為這個道理,侯王才自己謙稱為“孤”、“寡”、“不穀”。這難道不是把低賤當作根本嗎?難道不是嗎?所以最高的讚譽是無須誇耀的。因此(人君應當)不願意如玉一般華美,而寧可像石塊一樣堅實樸質。

【評析】

在《道德經》裏,老子經常以“一”來代稱“道”,如二十二章的“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連續七次使用“一”字,其含義是相當深刻的。楊興順說:“一切在流動著,一切在變化著,但老子認為,變化的基礎是統一而不是矛盾的鬥爭。‘天得一以清’……老子揭露了客觀世界的矛盾,企圖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銳化,為著這一目的,他把統一看成萬物的基礎而把它絕對化。”

事實上,老子認為宇宙的本原隻有一個,宇宙的總規律也隻有一個,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論,而且是物質的。在世界的自然萬事萬物之中,老子列舉了許多相互矛盾的對立體,並認為對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最終歸於統一。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認為矛盾和對立總要歸於統一。在人類社會而言,老子也強調統一,認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個準繩。這個準繩是什麼?老子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侯王應該認識到“賤”、“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無須光華如玉,還是質樸更好一些。總而言之,本章開頭就是講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論是天、地、神、穀、萬物、侯王,都是來源於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會再存在下去。

【解讀】

萬法由壹產生,壹就是本體。一切皆由自然本體產生,所以萬物是一個整體。因為是一個整體所以萬法才歸一。萬法歸一,穀靈神盈,人傑地靈,萬物和諧,天下太平。

萬物是一個整體,萬法歸一,天長地久。物元世界是由心元存在轉化過來的,心元世界的存在通過某些種自然方式不斷地轉化為物元世界的物質,所以物質世界不斷地膨脹,當膨脹到極點時就發生了大爆炸,所以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星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所現,執著於現狀,所以不能追溯根源。萬物是一個整體,所以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非也!人生境界未歸一是承載不了大福報的,厚德才能載物。

【故事】

宋代理學之祖周敦頤

儒學在漢代被確立為正統地位後,經曆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唐代的演變。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摻入,儒學正統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北宋時期結束分裂割據,重建一統。這時的儒學以儒家綱常倫理為核心內容,以精巧的哲學學說為理論基礎,吸取佛老思想營養,建立起了理學唯心主義。而北宋時期理學開山鼻祖,就是當時的著名哲學家周敦頤。

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道州營道地方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誌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

周敦頤少年時,和母親一同到京城,投奔舅父鄭向,舅父是當時宋仁宗朝中的龍圖閣大學士。這位舅父對周敦頤母子十分眷顧。當周敦頤24歲時,舅父向皇帝保奏,為他謀到一個職位,做了分寧縣的主簿。

周敦頤到任後,發現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隻審訊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裏的人吃驚地說:“周公斷案,連老獄吏也比不上啊!”

周敦頤以明察秋毫,堅持原則、不媚權貴、明斷獄案而聞名朝野,初出仕途就顯示了他的才能。

1044年,周敦頤調任南安軍司理參軍。第二年,南安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而當時的轉運使王逵卻決定嚴加處理。眾官雖覺不當,但他們懾於王逵的權勢,不敢出麵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