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眼科、耳鼻咽喉與口腔科及腫瘤科疾病的刮痧保健與治療(1 / 3)

眼科疾病

(一)老年性白內障(概述)

老年性白內障是一種進行性的雙眼眼病。初起患者可無明顯自覺症狀,隨著晶狀體混濁的發展,患者自覺視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隨眼球轉動,當眼球靜止後黑影也即刻停止不動。隨後視力緩慢下降,晶狀體混濁,眼部無紅、腫、痛等症狀。

(刮痧部位)

1.頭麵部睛明、攢竹、魚腰、風池。

2.背部肝俞、腎俞。

3下肢部足三裏。

(二)遠視眼

(概述)

當眼球處於靜止狀態下,5米或5米以外的平行光線進人眼內,聚焦成像於視網膜後麵者,稱為遠視眼。臨床表現為看遠處時視力良好,但看近物時(如看書、縫紉等)經常出現頭脹痛、視物不清、眼眶痛、甚至惡心。

(刮痧部位)

1.頭部睛明、承光、百會、承泣、頭維、四白。

2.下肢部足三裏、三陰交、照海、太衝。

(三)近視眼(概述)

當眼球處於靜止狀態下,5米或5米以外的平行光線進人眼內,聚焦成像於視網膜前麵者稱為近視眼。眼外觀良好,看近清晰,看遠模糊,喜眯眼視物,喜近距離工作或常伴有視疲勞如視一為二,頭痛,眼痛珠脹,惡心,甚至發生外斜視。經臨床檢查或驗光即可確診。

(刮痧部位)

1.頭頦部睛明、承泣、翳明、風池。

2.背部肝俞、腎俞。

3上肢部合穀。

皂下肢部足三裏、光明、三陰交。(四)弱視(概述)

眼球沒有器質性病變而矯正視力不能達到正常者稱為弱視。弱視眼遠視力常在0.3以下;弱視眼多有固視不良;部分患者伴有斜視或眼球震顫;多數患者有分開困難現象,即對單個字體的識別能力比同樣大小排列成行的字體的識別能力要高得多;有旁中心注視亦有中心注視者。

(刮痧部位)

1.頭麵部睛明、瞳子髎、承泣、絲竹空。

2.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3.下肢部足三裏、光明。

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

(一)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概述)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黏膜下層或深至骨膜的慢性化膿性炎症。臨床表現為:①耳流膿,為持續性或間歇性,膿液多呈黏液性或黏膿性,量可以很多,但無臭味。②耳鳴,一般為低音調,如毒素影響到耳蝸,耳鳴多屬髙音調。③眩暈,此為一重要症狀,出現眩暈,多表示病變已侵及內耳。④頭痛。⑤耳痛。

(刮痧部位)

1.頭頸部聽宮、聽會、翳風、風池。

2.背部脾俞、腎俞。

3.上肢部外關、合穀。

4.下肢部足三裏、陰陵泉、豐隆、足臨泣。

(二)耳源性眩暈

(概述)

耳源性眩暈又稱前庭周圍性眩暈。主要是指內耳前庭感覺器官,前庭神經節及前庭神經疾患所致眩暈。臨床表現為患者常突然感覺自身或周圍物體有旋轉、浮沉、傾斜的運動性幻覺。惡心、嘔吐、出汗及麵色蒼白等自主神經反應是劇烈眩暈發作時的伴隨症狀,常反映眩暈的劇烈強度。

(刮痧部位)

1.頭頸部百會、神庭、耳門、風池。

2.背部肝俞、脾俞、腎俞。

3.腹部中脘、關元。

4.上肢部內關、神門、合穀。

5.下肢部足三裏、豐隆、行間、俠溪、太溪。

(三)耳鳴(概述)

耳鳴是指患者在耳部或頭部的一種聲音感覺,但外界並無相應的聲源存在,是多種耳科疾病的症狀之一,亦可出現於內、外、神經、精神等科的疾病中。臨床表現為:①耳鳴。主觀性耳鳴可呈鈴聲、嗡嗡聲、哨聲、汽笛聲、海濤聲、噝噝聲、吼聲等,也可各種音調的純音或雜聲;客觀性耳鳴不但患者自己感覺得到,而且旁人也能聽到。如由血管病變引起者耳鳴常與脈搏同步,齶肌陣攣所致的耳鳴多為一耳或雙耳有不規則的卡嗒聲。②伴隨症狀有頭昏、失眠、全身乏力、煩躁易怒等。

(刮痧部位)

1.頭麵部聽宮、聽會、翳風、角孫。

2.背部腎俞、命門。

3.上肢部中渚、少澤。

4.下肢部足三裏、太衝。

(四)耳聾(概述)

耳聾是各種聽力減退症狀的總稱,為耳科臨床常見症。臨床上常將耳聾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全聾四級。

(刮痧部位)

1.頭麵部聽宮、耳門、聽會、翳風、百會。

2.背部脾俞、腎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