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細節管理的第三重罪——靈罪(一)(1 / 2)

第零節細節管理的第三重罪——靈罪(一)

2015-03-2317:22:55來源:《命運相對論》

第零節細節管理的第三重罪——靈罪

(一)

有兩個曆史故事:

一個是講伯樂相馬天下聞名,但是伯樂的兒子在伯樂的細心教導下,並且詳細畫出千裏馬的畫像的前提下,卻連公母馬都分不出(按圖索驥)。

另一個是三國的孔明智冠天下,算無遺策;全心全意輔佐太子劉禪,孔明去世之前,把國之大小事務都清楚細致的交代完了;可是孔明一死,劉禪就投降魏國,三國中蜀國第一個被滅亡了(樂不思蜀)。

按照所謂“名師出高徒”的常規思維來理解:伯樂是相馬界的專家權威,他悉心培養的子孫也應該是小專家權威才合理,為什麼連最簡單的公母馬都分不清呢?諸葛亮更加是智冠天下的高人,在他教導和輔佐下,蜀國應該固若金湯才對,怎麼也不應該是最容易被滅亡的國家呀?

為什麼會有這樣結局呢?

芻狗“炮轟細節管理”,並非是說不要管理、不要細節,或者說不要管理細節、不要注意細節;其實,注意細節,不斷增加細節和複雜性,那是實力、才能、境界層次等達到一定程度和高度的相應體現;而細節管理最大的弊端就是提前規劃、設定好一切“細節模式”,片麵的依賴固定細節管理形式,以為“細節”就是萬能鑰匙、靈丹妙藥,從而造成對各種層麵“我”的禁錮和扼殺;這才是最需要改正的,這才是芻狗為什麼要炮轟細節管理的緣由。

前麵章節我們就說過,當“我”達到人才(靈境)以後,才會在死板的形式上增加活力和細節複雜性。

用物理運動學的語言來講:“產品”(物境)隻能夠算物理運動的固定質點的靜止狀態(不需要複雜的細節),“機器”(匠境)也隻相當於線性規則運動變化(原本有固定的細節軌跡);隻有達到“人才”(靈境)以後,才會在線性運動基礎之上,不斷增加細節內容(這時候的細節變化也是對應的映射反應,而不是隨意的添加細節,更不是提前設定、規劃好所有的細節)。

用生物學的言語來講:一個有靈性、有生命活力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雖然這個生長過程必須遵守一定的遺傳基因的程序,但是每個生命個體都有各自的不同細節,即這個生命成長過程也是不斷增加生命細節內容的過程;這種細節的增加是根據外界的環境條件的改變而不斷的適應調整,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所以即使是完全相同的種子,其生長的過程也不會是完全相同的,而是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細節內容。

因此,無論是哪一種事物發展狀況,提前設定、規劃好所有的細節內容、形式的管理,都是對自身“我”的一種禁錮、或扼殺。

換言之就是:當你自己的“我”隻是處於“產品”(物境)的階段,這時候的“我”隻是朦朧的“點”,或者必須賴以某些固定的物體為載體才能夠生存,或者是被固化的物體對象所禁錮、束縛著;這樣的你是無法勝任具體的形式或模式的變化趨勢的(“機器、匠境”)。直白的講就是,你自身無法勝任這些“細節模式”,同時這些“細節模式”也會對你造成一係列的損害(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