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2年底,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麵軍,在徐向前、李先念的領導下,經過長途跋涉,艱苦轉戰,由鄂、豫、皖越過大巴山,解放了通(江)、南(江)、巴

(中),創建了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

川北中,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1933年6月,紅四方麵軍進入閬中,至1935年4月紅軍全部撤出閬中西進與中央紅軍彙合的兩年多的時間裏,紅四方麵軍經曆了“三進三出”,大小戰鬥三十餘次,同根據地人民一道,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在閬中境內,先後建立了間蒼、間南、閬中和中法市四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本書的作者曾參加收集和整理當年紅軍的戰鬥資料。他們從當年參加鬥爭的老紅軍、蘇維埃幹部、遊擊隊員、赤衛隊員、兒童團員哪裏收集編寫的這些傳說故事,都是根據地內廣為流傳的,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曾在報刊發表。最後七篇故事和電視劇本,是根據故事傳說改編的。其中,六篇改編故事曾在紀念LPL軍入川60周年故事演講會上獲得優秀獎。這三十個故事傳說,從各個側麵展現了當年紅軍和人民群眾粉碎敵人反革命圍剿,創建革命政權,保衛和擴大根據地的曆史,反映了軍民之間的血肉關係,歌頌了紅軍戰士和勞動人民機智勇敢與一兀怕苦,二不怕死的徹底革命精神和必勝的信念,鼓舞我們發揚紅軍光榮傳統,建設現代化強國而努力!

編者的粗疏、錯誤,祁望指正!

活動標語

毛明文

一九三三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天上沒有月亮、沒有星星,大地黑沉沉、靜悄悄。玉台山區進入了香甜的睡夢中。

玉台小學外邊的大槐樹下,有一塊一展溜平的大青石,足有四、五張飯桌大。石頭上,躺著七、八個歇涼的農民,頭挨頭在那裏小聲說話,看樣子在歇涼擺龍門陣,其實呀,是周老師在給赤衛隊布置明天的戰鬥任務。

周老師叫周潛。玉台高小的教員,地下黨負責人。兩年前,黨把他從部隊裏派回家鄉來,以教書為掩護,在這一帶發動群眾,建立革命組織,迎接紅軍。

這幾天,紅四方麵軍拿下空山壩,向閬中進軍的消息不斷傳來,受苦受難的農民,象黑暗中見到光明,從心底裏發出歡笑:村裏的土豪劣紳,人心惶惶,收拾金銀財寶,準備逃跑:駐在玉台場的反動民團,四處造謠,誣蔑紅軍,嚇唬老百姓跟著他們逃跑。為了揭露敵人的謠言,打擊反動民團,黨組織決定,趁明天玉台趕場,赤衛隊搞一次宣傳活動。周老師避開敵人的注意,利用今晚歇涼的機會,向赤衛隊布置任務,交代行動信號和注意事項。赤衛隊員們按照周老師的布置,忙了個通宵。

第二天清晨,玉台場的街民們把門一開,好似一夜梨花風吹過,遍街樓閣、牆壁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標語: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打倒劉湘,赤化全川!”

“紅軍來到玉台場,窮人翻身見太陽!”

“玉台場出了紅軍啦!”消息象旋風一樣傳遍玉台場,又從玉台場很快傳到鄉下。趕場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熱烈地擺談在趕場路上見到的同樣情況。

場上議論紛紛。紅軍成了人們擺談的中心題目了!

周老師和赤衛隊員們也擠在人群中做宣傳工作。

“玉台有了紅軍的標語。看來紅軍馬上就會來的。”一位中年農民說。

“多久來?”有人悄悄問。

人流慢慢聚攏來了。都向中年農民投出詢問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