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混賬的還是火耗歸公,所謂火耗就是指明代中期實行一條鞭法後,老百姓納稅已經不是用實物來納稅了而是統一繳納銀子了,原本這樣是方便了官府統一收稅,但在實際操作上卻比較困難,因為百姓所繳的銀子由於納稅量不太多,大多以小塊的碎銀為主,各州縣衙府彙總上繳國庫時,要將碎銀熔煉成大塊,在碎銀熔煉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必要的損耗,因此州縣官吏便要求百姓補足,於是在應繳稅銀之外,納稅人還要多繳一些,這多繳的部分就叫“火耗”,用來補償熔煉碎銀損耗和運輸費用。按照碎銀熔煉損耗規律,一般損耗率在1%-2%左右,而州縣官吏卻大肆多征,每兩加耗到二三錢,附加稅達到正稅的20%-30%,有的州縣甚至達到了正稅的30%-五十%。這也成為了官員們斂財的普遍手段。嶽陽這麼一搞那就等於斷了官員的財路啊。
既然你姓嶽的想要掀翻飯桌不讓大夥吃飯,那就不要怪我們無情了,我倒要看看,沒了我們這些人的幫助你在山東還能掀起什麼浪花來,畢竟你再狠也不可能一個人親子跑到鄉下去收稅吧,這稅還得靠下麵的官吏來收的。
眾人吵吵嚷嚷了近半個時辰,嶽陽也聽他們吵了半個時辰,最後才漸漸靜了下來,眾人都是用一臉得意的目光看著嶽陽,都想看看這位來勢洶洶的嶽侯爺在眾人一致反對的情況下要怎麼辦。
“都說完了嗎?”
一個輕飄飄的聲音從嶽陽的嘴裏吐了出來,嶽陽看了看說得唾沫橫飛甚至激動地臉色潮紅的眾人慢慢說道:“或許你們沒有弄清楚一件事,本侯適才並非是在征求你們的意見,而是在命令你們按照這個章程去辦理。若是你們覺得不能辦到或是力有不殆的,盡管將辭呈遞上來,本侯立刻批準他的辭呈,說句難聽的話,這年頭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可兩條腿的人多的是,你們不幹有的是人來幹,你們都聽明白了嗎?”
聽到這裏眾人的臉色全都勃然一變,嶽陽這話實在是太囂張了,他這簡直就是在告訴眾人,這件事已經決定了,你們同意要這麼做,不同意也要這麼做,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我就換個人來做。
呂子部又憤然站了起來麵帶怒色的說道:“嶽大人,下官和諸位同僚的官職是皇上賞的,並非是大人封的,恐怕大人想要摘了下官的官職也並非易事吧?”
在華夏官場,下屬用這種語氣和上官說話那幾乎就等於赤裸裸的撕破臉皮了。不過也不乖呂子部上火,你都要砸人家飯碗了人家能不急嗎?
不過呂子部張狂一點也是正常的,因為在封建時代當官和在現代當官有著很大的區別。在現在社會,一名官員的任免取決與你上一級的主管部門,隻要你的上司看你不順眼他就可以將你罷免。但這樣的事情在封建時代卻是不行的,因為在封建時代,但凡七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全都在皇帝的手裏,官員們效忠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紫禁城裏的那位皇帝。
因此官員們對於上司的敬畏遠不如現代社會那麼強烈,也正是因為這樣下級不買上級的賬甚至狀告上級這種在現代社會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在古代卻是屢見不鮮。
嶽陽看了看呂子部,眯著眼睛淡淡的說道:“不好意思呂縣令,在本侯臨來之前皇上曾給本侯一個權利,任何人隻要膽敢阻撓本侯在山東實施新政,本侯就有權利罷免他,如果呂縣令認為本侯是在說謊的話你不妨試試。”
若是剛才嶽陽隻是威脅的話那麼現在就是赤裸裸的恐嚇了。他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誰要是不幹就給老子滾蛋,老子另外找人來替你。
或許有人會說嶽陽初到山東,若是山東這些官員集體罷工會令山東各級官府陷入癱瘓,這會讓嶽陽有投鼠忌器,不敢弄得太過份。誰若是這麼想那就錯了,任何朝代什麼崗位都會缺人,但唯獨官位不會缺人。君不見在後世裏就連一個有著事業編製的清潔工的崗位都有博士生打破了頭去搶,更何況這些七品縣令甚至是一洲知府這些崗位呢,呂子部可以肯定,即便是樓上這些上百名官員集體罷工,隻要嶽陽吆喝一聲,裏麼就會有數倍與此的人來拍這位忠勇侯的馬屁以期獲得一個官職。
“怎麼?有人想要退出嗎?可以跟本侯說,也可以馬上回去寫辭呈,本侯絕不挽留!”
嶽陽冰冷的話語回蕩在眾人的耳邊,他擺明車馬告訴這些人,想要留下來幹就得聽我的,否則有多遠就別怪我不客氣了。
看到嶽陽的態度如此強硬,自然也有不怕死的站了起來,那個人就是山東巡按禦史閆洪豐。隻見他站了起來對嶽陽怒聲道:“嶽大人,雖然下官隻是一介七品的巡按禦史,但讀書人的風骨還是有的,您也別拿這話來嚇人,下官這就給皇上上折子,彈劾你與民爭利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