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勃律國王倒向吐蕃,指望吐蕃來援,希望他們的軍隊能阻擋唐軍一段時間。組織軍隊據險防守,想堅守一段時間。但他們的裝備與唐軍相差太遠,軍隊的素質也遠遠不及。
唐軍不但武器先進,而且李嗣業有勇,段秀實有謀。二人配合默契,節節勝利。經過幾次戰役,大勃律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們得不到吐蕃的增援,一敗再敗。國王不知道信使被捉,還認為吐蕃不敢出兵,怕了唐朝。無奈之下,大勃律國王隻得向高仙芝投降。
這兩次的征戰,使唐朝在對抗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唐朝也發展到了其頂峰。這時高仙芝已經為他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戰之王。
高仙芝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有一個弱點就是貪婪,他將收獲的戰利品全部收歸已有。這個弱點在他後來處理民族關係時,暴露得更加突出。
高仙芝將勝利的喜訊上報朝廷,唐玄宗立即詔他入朝,彙報戰況。按到詔書,高仙芝喜出望外,得勝還朝,為朝廷立了大功,肯定有封賞。
高仙芝到達長安,副宰相兼兵部尚書陳希烈帶他晉見。唐玄宗在皇宮中接見了他,對他說道:“仙芝行軍萬裏,征服兩國,朕對你的表現十分滿意,封你為特進,並兼任左金吾衛大將軍同正員,享受二品官的奉祿。你還有何要求,可以向朕提出來。”
高仙芝說道:“啟奏皇上,臣的長子已經成年,臣請奏讓他到軍中效力,請皇上恩準。”這是向唐玄宗要官。唐玄宗當然知道,為了安慰他,當即說道:“虎父無犬子,讓希烈以兵部的名義起草詔書,任命他的為遊騎將軍,享受五品官的奉祿。”
高仙芝上奏得到了唐玄宗批複,一個剛進入軍營的青年就封為五品官,這是對他的充分信任。有了朝廷的信任,高仙芝加大力度培育親信,在安西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
早年封常清投靠高仙芝的時候,高仙芝見他跛足歪嘴,其貌不揚,不肯接收他。但封常清很有忍勁,而且在高仙芝的麵前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他用實力感動了高仙芝,最終收留了他,任命他為安西都護府錄事參軍,充節度判官。雖然隻是七品官,但負責軍隊的監察,可以巡查軍隊,處理不守規矩的軍官和士兵,有很大的權力。
封常清辦事認真,盡職盡責,軍隊的紀律有明顯的提高。高仙芝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後,便提拔封常清為留後使。並將四鎮的倉庫、屯田、甲仗、支度、營田等諸多事宜,全權委任於他。
從竭師國回來後,又向唐玄宗請封他為朝散大夫⑨,短短兩年,由七品升到了五品。
以後高仙芝每次出征,都命令封常清為留後使,名義上是協助副節度使程千裏,管理事務,實際上是對程千裏的監督,實權都在封常清的手上。
封常清其貌不揚,但有才學,辦事果斷,而且治軍極嚴。封常清任留後使時,仗著高仙芝的信任,不把程千裏放在眼裏,處理事務獨斷專行。
程千裏當然有意見,但封常清的處理又合符規定,程序到堂。有高仙芝支持,程千裏想告狀也無門。不能明的對著幹,隻好在背後做文章。
表麵上相安無事,內心之中,程千裏已經恨上了封常清。就想治一治他。事有湊巧,高仙芝乳母的兒子鄭德詮借高仙芝的光,當上了懷化郎將,也是從五品官。此人也能辦事,而且仗著有高仙芝撐腰,在軍中的威望很高。他對封常清甚是不服,私下裏有怨言。程千裏知道高仙芝的乳母也住在帥府內宅,高仙芝對鄭德詮更是視如兄弟,將家事都委任於他處理,很得高仙芝的器重。就想利用他整一下封常清,給高仙芝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