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坦釋前嫌仙芝打勝仗 樹立軍威常清開殺戒(二)(1 / 2)

新官上任三把火,帥府點卯,高仙芝提前半個時辰到了教場。新元帥集中點卯,那個敢遲到?將官都到得十分整齊。

高仙芝突然高聲喊道:“行官王滔到了沒有?”王滔心中有愧,立即出班跪在高仙芝的麵前。

高仙芝喝道:“你知罪嗎?”王滔跪在地上說道:“末將曾經在夫蒙靈詧大人麵前說過元帥的壞話,深感內疚。”

高仙芝說道:“人都有錯,有錯就當麵說,不能搬弄是非。你在夫蒙靈詧大人麵前挑撥離間,我若不治你的罪,顯不出軍威。來人那,將王滔拉下去抽二十馬鞭。”

馬鞭抽在人的身上很疼,但不會有傷害作用。要是打二十軍棍就不一樣了,非打得皮開肉綻不可。

打過之後又把王滔等叫到麵前,高仙芝對他說道:“這是對你以前搬弄是非的懲罰,以前的事一筆勾銷了。今後要注意,有錯當麵說清,不要背後搬弄是非。”

王滔伏在地上說道:“王滔知罪,元帥寬宏大量,感激涕零。今後跟隨元帥左右,衝鋒陷陣,建立軍功。”

接著高仙芝將以前反對過他的將士一個個的點名,並命令拉下去將笞打,然後全部都釋放,進行恩撫。

由於高仙芝把過去彼此之間結下的怨隙一一挑明,並予以寬免,使軍中的將士們消除了顧慮,將帥團結一致,西域的那些小國不敢動彈。有些國王心裏雖然不服,但迫於軍事上的壓力,不敢與唐朝作對。

即使個別地方,有人鬧事,但隻要有了軍情,安西的兵馬一到,立即便恢複了安定。西域得到安寧,小國的朝貢,源源不斷的送到長安,絲綢之路一直暢通無阻。

在小勃律以西,有一個小國吐火羅⑤,臣服唐朝已久。而旁邊的竭師國⑥親附吐蕃,國王勃特沒總是與唐朝作對,搶劫吐火羅向唐朝在小勃律駐軍提供的糧食。高仙芝得知此事,派人到吐火羅,要他們如期向唐朝的駐軍提供保障。

吐火羅向往唐朝,但駐紮在小勃律的唐軍並不多,隻有兩千人,而且裝備也比較差。維護小勃律的安寧綽綽有餘,如果與竭師國對仗,就顯得力量不足,沒有必勝的把握。吐火羅提供糧草物資不在話下,但竭師國途中搶劫就成了一大難題。吐火羅葉護⑦失裏怛伽羅派人向唐玄宗上書:“吐火羅葉護上奏大唐皇帝陛下:竭師國王親附吐蕃,困苦小勃律鎮軍,阻其糧道。臣思破凶徒,但無兵力。望陛下發安西兵,攻擊竭師國,臣願意助一臂之力。”

看過奏折之後,唐玄宗火冒三丈,當著李林甫的麵說道:“一個小國,也敢這樣跋扈。不整治他們,我們大唐天國的顏麵何在?立即下詔,令高仙芝領兵出征。”

天寶八年十一月初五,高仙芝讓副使程千裏封常清鎮守龜茲,親自帶領李嗣業、畢思琛段秀實等將領及一萬人馬,從龜茲出發,征戰竭師國。

從安西到竭師國的距離還要遠於小勃律,由於有了第一次遠征的經驗,高仙芝這次準備更加充分,加上形式對唐軍有利,唐軍的行軍雖然艱苦,但戰爭卻很順利。

大隊人馬於天寶九年正月到達小勃律,吐火羅葉護失裏怛伽羅來迎接唐朝軍隊。高仙芝甚為高興,親自接見並一起研究作戰計劃。

吐火羅的人熟悉地形,他們掌握了竭師國軍隊攔劫的規律,原來他們國家的兵少,抵抗不了竭師國的軍隊,現在唐朝的增援到了,就想打一個翻身仗。一舉全殲他們的軍隊,在軍力上占到優勢,以後就可壓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