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移居太極宮甘露殿,身邊熟悉的身影一個個被請走了,換來的都是李輔國的親信,表麵上雖然十分恭敬,但並不貼心。李隆基的心中則十分的不快。沒有熟悉的人交談,十分孤獨,已經是七十七歲耄耋老人了,在寂寞的宮殿的呆著,浮想聯翩。想自己堂堂四十多年的皇帝,到了晚年,竟落得如此下場。高力士、陳玄禮這些對他忠心耿耿的人都被流放到邊遠地區,想保他們,卻無能為力。他怎麼也想不通,心中甚是傷感。
雖然有人侍候,但心情卻越來越惡劣。他又要顧及上皇天帝的顏麵,不願在人前表露,將其壓抑在內心深處。情緒不好直接影響身體健康,他的身體越來越壞,不久便病倒了。其時唐肅宗也正在患病,而且病情越來越重。
太醫們都去為皇帝看病,把太上皇的病放在次要地位。而且作為兒子的李亨都不來看一下,這樣使唐玄宗更加不快,病情日重。他不知道李亨的病比他的還要重,服侍他的人,怕他擔心才沒有告訴他,但唐玄宗不知道,認為李亨寡情。
李豫來到李隆基的病床前,跪拜於地:“皇孫李豫拜見上皇天帝,願皇爺爺早日康複。”李隆基不能起床,躺在病榻上說道:“太子平身,朕的病好不了啦。你父親太忙,但朕還是想見他一麵。”
李豫說道:“父皇病重,已經不能起床了,派孫兒代行看望上皇天帝。”李隆基身體顫動了一下,張開嘴卻沒有說出音來。
李豫上前握住李隆基的手,哭著說道:“父皇一病不起,藥石無效,愈來愈重。太皇爺爺要多保重啊。”李隆基恢複了正常狀態,緩慢的說道:“看樣子你要挑起重擔了,你要答應朕,我們李唐的江山不能丟失。”
李豫說道:“大難將置,孫兒應該擔當自己的責任,永遠銘記太皇爺爺的話。”李隆基沉重的心情,有所好轉,掙紮著想坐起來。
李豫上前扶持,太醫說道:“太上皇不宜坐起,請躺著休養。”李隆基隻好放棄,重新躺下說道:“朕這一生,有功有過,功過難抵。朕接過來的是一個爛攤子,經過二十多年的圖治,建立了大唐盛世。但也因為晚年享樂,不聽忠言,信任奸佞之人。將一個個忠心耿耿的忠臣,趕出朝廷。胡羯叛亂,看似偶然,實是必然。朕到晚年,迷戀音律,將張九齡、李適之、王忠嗣、韋堅、皇甫惟明、楊慎矜等忠臣貶出朝廷甚至處死。卻對李林甫、楊國忠言聽計從,原因就是私欲太重。忠臣以國事為重,節製私欲,奸佞之人討好爭寵,縱容私欲。孫兒不要學朕的晚年,將前半生拚搏得來的大好河山,變成一個爛攤子。朕交出去的是一個比接收時更爛的攤子,想不到這個爛攤子還要落到孫兒的頭上。你現在年輕,正是幹事的年齡,一定要精心圖治,重振朝綱,平定叛亂,恢複大唐盛世。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自己,貪圖享樂。皇帝就是責任,一時一刻都不能懈怠,稍有鬆懈就會帶來災難,社稷不保,百姓受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