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父皇,兒臣今年五歲。”“嗯,五歲就能知書達理,將來不可限量。”李輔國說道:“皇後娘娘教育有方,定王殿下聰明過人,將來定能這皇上分憂。”
唐肅宗臉上露出少有的笑容說道:“真可愛,朕的病一下子好了一半了。”張皇後說道:“皇上心係國家社稷,關心百姓苦楚。如果能象父皇一樣會養身,陪陪兒女們及時行樂,也不至於病魔纏身。其實國家大事,讓大臣們去操心就行了。有能幹的大臣為皇上分憂,皇上的病就會好得快。臣妾有一事上奏。呂諲十分能幹,擔任太子賓客,太過屈才。此人的處事能力在李揆之上,皇上應該重用。”
唐肅宗說道:“呂諲違反法典,在朝中安插親信,剛剛免去丞相的職務,又讓他占據重要位置不合適,隻能讓他到外地任官。”
聽到這話,李輔國心想呂諲直接擔任宰相不可能。為了對抗李揆,隻好分兩步走。迎著唐肅宗的話當即上奏:“啟奏皇上,呂諲雖然違反法典,但事出有因。臣舉薦呂諲為荊州長史、澧朗峽忠等五州節度使。負責江南事務,主持一方政事。”唐肅宗還在猶豫,張皇後說道:“呂諲是個人才,朝廷不用豈不浪費。”唐肅宗立即說道:“準奏,輔國擬旨,馬上到任。”
呂諲到荊州後,的確下了一番力氣,打擊豪強,得到百姓的認可。當地官員向朝廷上奏,歌頌他治理有方,政績突出。李輔國加以鼓勵,為上奏的人升官。一時間仿效的人很多,都為呂諲唱讚歌。李輔國認為時機到了,將所有歌頌呂諲的奏折一起上報唐肅宗。唐肅宗看了之後很高興,將奏折批給李揆。
李揆與呂諲已經結仇,他非常害怕皇帝重新啟用他,立即上奏唐肅宗:“湖南不能置軍,呂諲有擅自擁兵的嫌疑。湖南的官員有奏折上奏呂諲的過失,請皇上明察。”
李輔國說道:“啟奏皇上,臣接到的奏折,都是讚揚呂諲的,那些奏折皇上已經過目。李丞相所奏,乃一麵之辭,朝廷應該進行查證。”
唐肅宗說道:“此事由輔國調查,結果報朕。”李輔國早有準備,拿出呂諲的上疏遞給唐肅宗,伏地上奏:“呂諲到荊州之後,號令明,賦斂均一。其治尚威信,故軍士用命,闔境無盜賊,民歌詠之。李揆專權,自至德以來,處置朝官數十人,並將呂諲趕出朝廷,以便他獨攬朝政,現呂諲政績突出,應重規朝廷擔任重任。李揆有意陷害忠良,實為私憤,危害朝廷。”
唐肅宗看過呂諲的奏折之後,以為他所奏的是實事,對李揆的看法,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彎,非常惱怒。對他大聲說道:“你還站在這裏幹什麼?還不滾出去。要氣死朕嗎?”李揆知道是李輔國和張皇後搞的鬼,他不敢頂撞皇帝,但也不能讓張皇後和李輔國的的陰謀得逞,立即跪拜於地,用誠懇的聲調說道:“臣不能為皇上分憂,今舉薦苗晉卿為相。”
唐肅宗臉色稍緩,對跪在地上的李揆說道:“相位人選,朕自會考慮。詆毀官員,其罪不可免,你去萊州任長史吧。”李揆走後,唐肅宗任命苗晉卿、蕭華為相。但是唐肅宗的病也越來越重,已經好長時間沒有上朝了,現在坐起來都很費力,正常上奏都難以堅持。所有軍國大事,都由李輔國轉告內宮,唐肅宗就讓他和張皇後一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