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進攻洛陽李光弼兵敗 交戰潼關史思明被殺3(2 / 2)

唐肅宗又猶豫了,九節度便攻擊鄴城失利,在他的腦海裏,印象很深,雖然很想迅速消滅叛軍,但史思明的實力不弱,強攻得不到好處,隻好將攻擊的方案放置起來。

史思明沒能將李光弼騙出河陽,攻城不利,總體力量本來就比不上唐朝,唐軍不動,他就沒有辦法。無計可施,隻有屯兵前線,與唐軍僵持。

李輔國想取悅唐肅宗,再次上奏:“啟奏皇上,朝廷休整了兩年,總體力量比叛軍強大得多,攻擊叛軍,單靠李光弼一軍,力量稍感不夠,皇上何不征求朔方節度使的意見呢?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也是一員勇將,部下有功者甚多,以往在郭子儀的帳下,與李光弼一起堪稱左右手。而今朔方軍仍然是朝廷的主力,他治軍嚴整。李光弼擔任副元帥,總領攻擊之事,讓仆固懷恩輔助,洛陽可下。”

唐肅宗說道:“此事重大,不可輕易用兵,可詔令懷恩立即進京,分析當前態勢,我軍能否攻克洛陽,速將實情報朕。”

仆固懷恩接到詔書,立即起程。他本就不服李光弼,一心想到前線立功。他重用郭曦身收複擊退吐蕃,收複了唐朝失去的土地,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唐肅宗重視的是平叛,對邊疆的得失並不在乎。這次詔見,希望能參加平叛,趕上李光弼,能與其平起平坐,甚至還想升到他的前麵。他進京之後,立即找李輔國了解內情。

李輔國告訴他:“叛軍思家,不願久居洛陽,軍心散漫,此時攻城可收奇效。魚朝恩已經上書,請求攻擊洛陽。李光弼不願意,皇上拿不定主意,想聽聽將軍的意見。”

仆固懷恩立功心切,因而附和魚朝恩,他以朔方節度使的身分,上書唐肅宗:“啟奏皇上,叛軍占領河南,諸州需要分兵守衛,洛陽兵力不足。史朝義不懂用兵,燕人思鄉,無心守禦。如果調動朔方、陝州、河陽、太原等地的軍隊合力攻擊,則東都可取。”

唐肅宗聽了仆固懷恩的上奏,對魚朝恩的建議有些相信了,加上他一心一意想結束叛亂,最終下了決心,準備拿下洛陽。他對李輔國說道:“鄴城戰役之後已經兩年了,兩年來朝廷的軍隊對叛軍沒有組織過象樣的進攻,沒打大仗,老百姓的負擔輕了一些,朝廷的資金緩和了很多。但叛軍也在不斷的擴大,蠶食朝廷的領土,不能容忍。”

李輔國揣摩到唐肅宗的心裏,便向皇帝進言:“叛軍不滅,禍害極大,洛陽叛軍不強,難敵我朝廷的大軍。有仆固懷恩的支持,讓李光弼領兵,攻克洛陽,指日可待。繼而收複河南失地,逐步孤立河北,才能剿滅叛軍。如果放任叛軍,不敢進攻,叛軍在百姓的心中便有了位置,朝廷也將失去百姓的支持,剿匪就會越來越難。皇上要早下決心,盡快消滅叛軍,不然的話,讓他們與朝廷長期抗衡,中原大地又要出現分而治之,出現長期分裂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