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嵐保護魯炅一路衝殺,無人能擋方嵐的刀鋒,衝出重圍之後,竟然到了太原的附近。方嵐問道:“元帥,我們是否進太原城?”
魯炅想起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場,現在他三萬兵馬,隻剩下區區兩人,無論如何也逃不出死罪。與其讓人羞辱,不如自己了斷。
他從懷中掏出早就準備好了的一瓶毒酒,仰麵喝幹,摔掉瓶子對方嵐說道:“你是昆侖派掌門人,回去侍候師父吧。告訴他老人家,我這大弟子無能,隻能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話音未落,栽下馬背,死於非命。
邊防征戰稱彪悍,南陽守禦倍艱難。
鄴城圍攻盡全力,兵敗飲鳩留遺憾。
魯炅在軍隊中奮戰三十年,一心護衛唐朝,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傷心。方嵐含著眼淚到民間買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在鄉人的幫助下,將其厚葬。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但在墓前立了一塊大碑,上書淮西節度史、鄧州刺史、兼禦史大夫、岐國公魯炅之墓。一代名將,南征北戰二十多年,為保衛李唐王朝,竭盡全力,到頭來也隻能以這種方式,埋骨荒山,死後也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
圍攻鄴城兵敗之後,唐肅宗不能接受,一下子病倒了。苗晉卿上奏,要做好防禦,防止叛軍反撲。他當即發出詔令,任命郭子儀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代替魚朝恩全權指揮,做好善後工作。
郭子儀調整策略,退保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退歸本鎮,防禦叛軍的進攻。唐朝與燕朝經過這一役之後,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沒有能力用兵,雙方隻有休戰。
史思明收集部眾駐紮在鄴城南麵,一麵打掃戰場,清理唐軍遺留的物資,一麵紮下永久性營寨,耐著不走,試探安慶緒的態度。
而安慶緒則派人大搜官軍潰散之後留下的營地,得到大批糧食,有了糧食,安慶緒又開始不買史思明的賬。
史思明派李歸仁進入鄴城,李歸仁本就看不起安慶緒才投靠史思明的,也知道史思明是要兼並他的軍隊。
他對安慶緒說道:“燕王是看在已故的雄武皇帝的麵子上,冒險來解救鄴城的危難。現在劫難已過,你怎麼忘記了對燕王的許諾呢?”
安慶緒又害怕起來,當即表示願意向史思明稱臣。立即向史思明寫了一封信,讓高尚和田承嗣送到史思明的營中。
史思明看過書信,上麵寫道:“大燕皇帝史思明陛下,臣安慶緒願意帶領本部人馬,駐守鄴城,抵擋洛陽的唐軍。”
史思明接到來信,原來隻想改編安慶緒的軍隊,放安慶緒一條生路。但現在安慶緒還想帶領駐守鄴城的軍隊,他不願意了。讓周摯和啊史那承慶接待高尚和田承嗣。找來李歸仁商議。對他說道:“安慶緒不願讓出軍權,我想封他為安樂王,調到薊城閑居。以你的觀察,派薛嵩進入鄴城,掌管軍隊,是否可行?”
李歸仁說道:“鄴城的軍隊,田承嗣掌管七成,此人對安慶緒並非同心。孫孝哲、崔乾估各有一軍,對安慶緒倒是忠心耿耿。主公想留下安慶緒,隻怕將來禍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