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即下馬跪在地上:“太子太師韋見素磕見上皇天帝,奉皇上之命,迎接上皇天帝回京。”
唐玄宗老淚縱橫,高興的說道:“愛卿請起,力士準備行裝,明天出發。”
高力士說道:“行裝早就準備好了,皇上放心不會誤事。”他走到韋見素的身前說道:“韋丞相不在京城為新皇帝出謀劃策,怎麼來做這迎接聖上的差事?這種禮儀上的事,後宮來人迎接就行了。”
韋見素說道:“將軍有所不知,宰相早就換人了,我是太子太師,不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新皇上在不到一年時間裏,將首任的三個宰相都撤換了。”
唐玄宗說道:“好,敢換人才有作為,象朕當年的作風。朕已經老了,進了京城之後,靜心休養。唉,貴妃在就好了,有她在朕的身邊,朕就不覺得老。”提起楊貴妃,一幫人都不敢吱聲,都怕招惹是非。高力士上前扶著唐玄宗,進了房間。
這段時間,唐肅宗忙於重建皇宮,和迎接上皇天帝回長安,白白放棄了殲敵良機。安慶緒得到蔡希德、田承嗣、崔乾佑等人援助,在鄴城建立了新的防禦體係。與唐朝又形成了對峙的局麵。
投靠安祿山的唐朝官員不在少數,攻克洛陽之後,這些人都投降了唐朝。怎樣處置這些人,朝廷有兩種意見,苗晉卿主張從輕發落,對禦史大夫李峴說道:“許多有能力的朝廷舊臣,投降了叛軍,當時他們確有難處,禦史台要酌情處理。”李峴說道:“我讚成丞相這樣的觀點,不能一下子將人趕上絕路。”
苗晉卿向唐肅宗上奏,推薦禦史大夫李峴及兵部侍郎呂諲負責審理投降叛軍的官員。唐肅宗要約束朝廷的官員,要求從嚴處理叛臣,準奏的同時又詔令禦史中丞崔器、刑部侍郎韓擇木、大理寺卿嚴向為三司使,具體進行審訊,要求嚴肅追究叛臣的罪責。
崔器為人尖刻,陰忍寡恩,而且興災樂禍,對投靠安祿山的原朝中大臣,深惡痛絕。他向唐肅宗上奏:“啟奏皇上,那些投降叛軍的人,都對大唐不忠,犯了叛國大罪。臣請奏:隻要是投降叛軍的朝廷官員,一個都不能饒恕,包括張均、陳希烈、達奚珣等人在內,他們得到安祿山的賞識,在叛軍內擔任宰相之職,為安祿山出謀劃策,應該統統處死。”
李峴立即上奏:“啟奏皇上,投降的叛軍朝廷官員,都事出有因,如果他們願意回歸朝廷,為社稷出力,應該寬大處理。”唐肅宗說道:“朝廷的大臣,不為朝廷分憂也就罷了,還要投降叛軍,犯了叛國罪。但是現在叛軍未滅,為了孤立叛軍,讓更多的人迷途知返。對那些協從的人員,從輕處理也是為了早日平定叛亂。你們幾人共同審理,認真議定,意見統一之後上奏折。此事十分重要,處理得好,便能釜底抽薪,朕要親自過問這件事。”
按照唐肅宗的旨意,李峴與三司使一起討論處理叛降人員的奏折,他主張隻懲治首惡,不願打擊麵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