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鎬三年時間能從低級軍官升至宰相,很不簡單,是一位有勇有謀敢作敢當的人。現在統領豫東、蘇北唐軍,總管東南防線,對張巡十分重視。一解李巨的戰略計劃,一上任就率領當地駐軍去援救睢陽。
但是他的兵剛一出動,燕朝的淄青節度使能元浩便帶領兩萬大軍,向鄆州撲來。能元浩並不是執行安慶緒的聖旨,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出兵。得到探子報告,東平郡(唐朝的鄆州)的守軍去救援睢陽郡(唐朝的宋州),能元浩認為有機可乘,是擴大他的地盤的好機會,親自帶兵向東平郡進發。
接到探子的報告,張鎬大吃一驚,知道李巨為什麼讓張巡困守宋州,而不派兵增援的原因了。立即調回增援宋州的軍隊,阻擊能元浩的進攻。能元浩的軍隊剛到東平郡,行軍司馬李平報告:“啟稟元帥,探子報告,唐軍增援睢陽的軍隊已經回轉,現在已經在半道上了,如果我軍攻城,很可能遭到兩麵夾擊。到時候沾到了一起,騎虎難下不得脫身。建議白天後撤,引誘唐軍追擊,再殺他個回馬槍,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能元浩當即發出命令,後隊改為前隊,火速向西撤退。唐軍不知是計,張鎬以為燕軍懼戰,指揮軍隊追擊。不想中了能元浩的埋伏,雖然退得快,還是損失了一部分軍隊。隻得退回鄆州,緊閉四門,堅守城池。見張鎬擺出一副拚命的架勢,能元浩不願消耗兵力,沒有強攻,緩慢後撤。
張鎬始終惦記著宋州的張巡,自己不能發兵增援,便向距離更近的濠州刺史閭丘曉發出緊急命令,讓他立即發兵馳援宋州。閭丘曉接到張鎬的命令,立即招集長史、司馬等人商議。
正在這時,王昌齡在府門外求見。王昌齡的官並不大,隻是一個小小的縣尉,但他的詩寫得好,在文壇上很有名氣。閭丘曉立即接見王昌齡,便將救援宋州的事放置一邊。
閭丘曉設宴款待王昌齡,酒過三巡,話就多了。閭丘曉說道:“王君來的時候,我正接到當朝宰相、河南節度使張鎬的命令,前去救援宋州。但王君到了此地,我一定會盡地主之宜,好好招待一番。所以放置上司的命令不顧,來與王君共醉。”
王昌齡,本是開元十五年的進士,在官場混了三十年,仍然隻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從九品龍標縣尉。而今已到花甲之年,官場上還是一事無成,不免有些神傷。聽了閭丘曉的話,有些暈暈然,加上有了三分的酒意,膽子也大了。對閭丘曉說道:“張鎬一介布衣,不識文章,也能做宰相。唐朝就要完了。”
閭丘曉說道:“此話怎講?”王昌齡說道:“唐朝已經到末日了,刺史如何還死保它呢?現在是亂世,大人何不多留幾個心眼。”閭丘曉一想有理,加上他膽小,懼怕燕軍的凶狠。更怕軍隊脫離城池,在支援的途中被燕軍襲擊,畏葸不前。以堅守濠州,保護江淮戰略要地為由,拒不執行命令。
睢陽城內,已經是箭盡糧絕。張巡站在城樓上,看到四周盡是敵軍的營帳,隨口吟詠: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